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基于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可预测性,从Bayes判别法基本思想出发,逐步对Bayes判别分析的具体步骤、相关计算、判别依据展开了详细说明,并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铜数据为基础,将其运用于期货价格预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吡喹酮对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吡喹酮组(150mg/(kg·d))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用药后1、4、8周采用股动脉放血处死受试动物,取血清,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雌二醇(E2)浓度、卵泡刺激素(FSH)浓度、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抗苗勒管激素(AMH)浓度。结果:吡喹酮组与对照组血清E2、FSH浓度无明显差异,血清AMH浓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对SD雌性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孕患者施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手术步骤、方法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不孕的原因、年龄、卵巢的储备功能,选择合适的超排卵方案,定时复查卵泡大小的发育情况,严格掌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注射时间以及取卵、受精和胚胎培养过程.结果:102例中生化妊娠38例,临床妊娠33例,流产3例,输卵管妊娠2例,双胎2例,多胎2例.结论:在整个IVF-ET治疗过程中,用药的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IVF-ET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COS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给予日卵泡大小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14个IVF/ICSI-ET周期中HCG日最大卵泡径线大小分为A组(〈16.0mm)、B组(16.5~17.5mm)、C组(18.0~19.0mm)、D组(≥19.5mm),分析其妊娠结局、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可利用胚胎数。结果:各组妊娠率分别为:A组17.8%,B组30.1%,C组34.6%,D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COS周期中,主导卵泡在16.5~19.0mm时决定给予HCG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MYCu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续用性,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人工流产术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两种宫内节育器,其中MYCu宫内节育器159例,圆形Cu宫内节育器121例。对28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情况。结果:经术后不良反应及12个月后使用效果比较,MYCu宫内节育器组的术后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腰腹疼痛、不规则出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圆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移位、脱出、带器妊娠、失访、完成随访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圆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组取出率高于MYCu宫内节育器组,MYCu宫内节育器组续用率高于圆型含铜宫内节育器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B超监测下即时放置MYCu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小、取出率低、续用率高,具有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雅宁片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就诊的少弱精子症患者140例,雅宁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结果:雅宁片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雅宁片可提高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动率.改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短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4年5月行IVF和单精子卵胞浆注射(ICSI)患者105名,其中长方案组65名于促性腺激素(Gn)治疗周期的前个黄体中期使用GnRH-a(0.9 mg/d),垂体完全降调后于月经d3开始应用Gn;短方案组40名于月经d3同时应用GnRH-a(0.9 mg/d)和Gn。2组均在优势卵泡达18 mm当晚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6 h后取卵行IVF或ICSI。结果:短方案组Gn用量明显减少[(31.4±12.1)vs(39.5±16.2)支,P<0.01],用药时间缩短[(11.4±1.5)vs(12.7±2.0)d,P<0.01];长方案组在经降调节后Gn使用前(启动日)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短方案组[(4.5±2.0)vs(6.4±2.0)IU/L,(3.2±1.9)vs(4.8±2.3)IU/L,(121.8±81.0)vs(182.8±64.2)pmol/L,P<0.01];hCG注射日患者血清LH、E2、黄体酮(P)水平及MII卵子数、卵子受精数、卵裂数和优质胚胎数,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长方案组患者妊娠率高于短方案组(30.8%vs12.5%),P<0.05)。结论:GnRH-a短方案能获得与长方案相同的控制性超排卵效果,且Gn用量明显减少,但临床妊娠率低于长方案。  相似文献   
8.
Klinefelter综合征的治疗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linefelter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睾丸功能低下症,系由性染色体异常引起,以睾丸精曲小管发育不良及间质细胞功能减退为主的综合征。该文回顾了近年来在激素替代治疗中十一酸睾酮的使用、是否同时使用HCG、在该病致不育症的治疗中,ICSI技术的使用,结合PGD和产前诊断可达到健康生育的目的,及对该病患者有生育要求时应行睾丸穿刺活检、合并症的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