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砂土白萝卜3414肥料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10 ~2012年连续3年开展30项白萝卜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白萝卜每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9.50 kg、3.55 kg和15.94 kg,N:P2O5∶ K2O为1∶0.37∶1.68.  相似文献   
2.
对泉州市郊耕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变化幅度为0.7~550.0mg/kg,平均值81.4 mg/kg,水稻土有效磷含量丰富水平的土样数比例达69.2%,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水平的土样数比例达97.0%;泉州市郊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丰富水平;据此提出耕地的磷素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甘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10几年来甘薯氮、磷、钾配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每公顷施N150-225kg,N:P2O5:K2O比例以1:0.3~0.5:0.8~1.2为宜。增产效果N〉K〉P,旱地明显高出水旱轮作地。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测产统计和228个田间小区试验分析,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平均增产鲜薯3587kg和4881kg,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泉州市1999—2003年的5处耕地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地力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连续不施肥后逐年有所下降。与监测前相比,各监测点施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仅有微小增加,碱解氮含量变化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略有下降,而有效磷增幅较大并呈盈余积累丰富状态,速效钾均有显著降低并呈低指标含量状态。表现出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盈余而钾亏缺严重。肥料投入结构不平衡,有机肥料在施肥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对肥料投入量、甘薯养分吸收量、盈亏量和平衡系数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区氮素盈亏量有较大差异,平均平衡系数范围为1.32~2.00,在施低N区基本上表现氮素亏缺、高N区均表现氮素大量盈余、中N区氮素的盈余量表现适中;施P处理磷素均有盈余,且盈余量基本较大,不同试验区平均平衡系数范围为2.27~3.71;不同试验区钾素盈亏量明显不同,平均平衡系数范围为1.10~2.74,其中以中K区K的盈余量表现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泉州市沿海地区甘薯主栽区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较偏酸,有机质含量低,pH值<6.5占83.6%,有机质<10g/kg占53.4%;氮素钾素缺乏严重,全氮<0.6g/kg占56.8%;碱解氮<100mg/kg占88.4%,速效钾<50mg/kg占75.4%;磷素丰富,有效磷>20mg/kg占52.4%。变异系数中,有效P、速效K明显大于有机质、全N、碱解N。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泉州市1999—2003年的5处耕地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地力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连续不施肥后逐年有所下降。与监测前相比,各监测点施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仅有微小增加,碱解氮含量变化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略有下降,而有效磷增幅较大并呈盈余积累丰富状态,速效钾均有显著降低并呈低指标含量状态。表现出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盈余而钾亏缺严重。肥料投入结构不平衡,有机肥料在施肥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对泉州市山垄田现状、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工程改造、利用方式改善、施肥技术改进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山垄田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狮市风砂土养分状况调查分析,进行丰缺评价,并提出改良风砂土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网室盆栽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种氮肥(尿素和硝酸铵)不同用量及其添加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硝化细菌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与空心菜、菠菜中硝酸盐、产量和品质关系。结果表明,2种氮肥不同用量都与空心菜的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不论施用尿素还是硝酸铵的处理,添加双氰胺都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维生素C、降低土壤中硝化细菌数量、减缓铵态氮的转化,从而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吸收。不论是减少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还是减少菜体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上来看,在尿素中添加双氰胺处理的效果均好于在硝酸铵中添加双氰胺的处理,证实了双氰胺作为一种硝化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硝化细菌数量,从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最终导致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