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7年,孟哈德(Mollgaard)首次发现,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有效增加仔猪体重,并改善仔猪健康状况。但直至20世纪60~70年代,益生菌制品才真正被重视并应用于养殖业。Redmend于1968年报到了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减少下痢、改善发育的效果。日本真田等饲料中可预防、治疗仔猪及犊牛的下痢以及提高仔猪、犊牛、肉鸡的增重率,改善饲料效率等。  相似文献   
2.
2000~2003年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田间病残体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来源;播种期、施氮肥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都会对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产生影响;提出了以清除病残体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概况及分类1.1应用概况1947年,孟哈德(Mollgaard)首次发现,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有效增加仔猪体重,并改善仔猪健康状况。但直至20世纪60~70年代,益生菌制品才真正被重视并应用于养殖业。Redmend于1968年报到了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减少下痢、改善发育的效果。日本真田等饲料中可预防、治疗仔猪及犊牛的下痢以及提高仔猪、犊牛、肉鸡的增重率,改善饲料效率等。我国开展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何明清(1980)阐述了不产生肠毒素但产生大肠毒素的埃希氏菌SY30菌株是有益微生物。同年,方定一采用NYlO(大肠…  相似文献   
4.
白术根腐病症状类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年生和二年生白术的不同发育阶段,对病株根茎进行解剖观察,明确了根腐病有干腐型、湿腐型、基腐型3种主要症状类型。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研究,明确了根腐病是由尖孢、茄病、燕麦、半裸、木贼等多种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复合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