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牦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各方的注意,肃南牦牛作为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的重视。分析肃南牦牛的放牧管理现状,有效解决肃南牦牛冬春乏弱死亡,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缓解草畜矛盾,不断提升生态、生产水平,就必须加大饲草料供给、建立草地放牧兼补饲制度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用科学的饲牧管理方式保护牧区生态,发展牧区经济,实现牧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2001-2002年在甘肃省肃南县对紫花苜蓿金皇后、陇东苜蓿以及黑麦草等16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了11种适宜在该区种植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品种,其中豆科7种,禾本科4种。这11种牧草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耐瘠薄,产草量较高,可以作为祁连山北坡河谷农业区建立人工饲草地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肃南县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肃南县草地资源保护利用对策: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二是根据草场退化情况做好天然草地的综合管护.三是根据天然草地植被生长情况加强对草地实行季节性休牧制度.四是强化放牧+舍饲的管理制度.五是科学施策遏制草地毒害草蔓延.六是加大...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对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其危害所造成草原牧草减产量(地上植物)及经济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9765;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数(X)与牧草减产量(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16.9603+0.9180X在1330hm 范围内用C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进行防治,核算单位面积防治成本为25.05元/hm;试验期间,高原鼠兔的实际鼠密度高达510有效洞口/hm,经济损害水平为130有效洞口/hm;实际经济损失率高达32.9%,而经济允许损失率只有11.2%。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测算的有效防治指标为185有效洞口/hm。  相似文献   
5.
几种灭鼠剂对高原鼠兔的灭鼠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灭鼠剂进行杀灭高原鼠兔的对比试验,从灭效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的调查,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笔者分析了制约肃南县草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今后肃南县发展草产业必须转变观念,加快饲草料生产、抢抓机遇,注重草产品开发、科学种草,建立信息网络、以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加快草产业生产发展的步伐。通过发展草产业,走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的高寒草甸草原采用架设鹰架招鹰的方法做高原鼠兔防控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区的鼠密度明显低于对照区的鼠密度(︱t︱〉t0.05);在同一年的4个季节内,种群密度变化趋势都是先低后高再低,其中峰值基本都出现在第2季度,谷值基本出现于第4季度;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季节,试验区的鼠密度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区的鼠密度(︱t︱〉t0.01);招鹰灭鼠的作用机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而破坏高原鼠兔生存环境,干扰其生存活动,使其在原有栖息环境中感到生存不安全时就会造成种群迁移,对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肃南县高原鼢鼠灭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投药方式、不同浓度的C型肉毒杀鼠素、D型肉毒灭鼠剂和鼢灵杀鼠剂进行灭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结果表明:投饵方式不同,大面积灭鼠灭效差异较大;0.0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9.5%,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6.2%;0.10%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85.0%,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89.4%;0.15%浓度组的C型肉毒杀鼠素平均灭效为90.3%,D型肉毒灭鼠剂平均灭效为94.7%;鼢灵的平均灭效为97.5%。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认为采用生物灭鼠剂进行草原灭治高原鼢鼠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