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稀土元素对玉米幼苗生长及部分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葆滋  高万久 《作物学报》1990,16(4):305-310
玉米早49×多黄8的种子分别以0、2、5、10、40和100ppm 含80%La 和 Ce 的混合稀土溶液浸泡24小时。幼苗生长于 Hoagland 培养液,辅以人工光照和溶液通气。移栽两周后收获。测定株高、根长、植株叶面积、地上与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各部分 La、Ce、Ca、Zn、Cu、Mn、Mo 的含量。结果表明,植株中稀土元素含量随处理的稀土浓  相似文献   
2.
硫营养对小麦、玉米碳、氮代谢中几项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祁葆滋 《作物学报》1989,15(1):31-35
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玉米分别培养在含0、0.5、1.0和2.0mM SO_4~(-2)4个硫营养水平的Hoagland 培养液中,对2—6周龄的植株进行了 RuBPCase、PEPCase、NR 的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 a 和 b 含量以及植株最终叶面积和总干重的测定。结果指出,硫营养不足影响了作物的碳、氮代谢,随着供硫量的增加,上述各参数值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中,经济用肥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因此,作物对氮的利用效率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O'Sullivan和Gabelman等(1974)首先提出了氮利用效率的概念,是指植物每吸收1毫克氮相应产生的干物重增长量。早在1971年Wilson和Haydock就研究了包括C_3和C_4植物的21种牧草中氮、磷对生长的效应。他们发现,C_4植物生长优于C_3植物,特别是在氮、磷都不足的情况下,C_4植物表现了其优越性。1975年Wilson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几个生理参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5年3年田间试验(中高肥水平,包括3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粒秆比(G/LC)、氮粒杆比(NG/NLC)、茎叶重(WLC)和茎叶氮(NLC)四个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相关和逐步回归等分析说明四个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四个性状均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G/LC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质量安全标准及其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玉米及国外玉米的质量标准、安全卫生标准状况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玉米的质量安全标准同国外标准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总体来说,我国玉米标准数量少,玉米及玉米产品标准不到10个,玉米及其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更少、且指标缺乏科学依据,如1981年制定的粮食卫生标准仍在使用,未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时地进行修订。与国际相比,我国玉米标准工作明显落后,今后在标准数量、内容和标准的基础研究方面都必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主茎旗叶光合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9~1981年研究了田间生长条件下的冬小麦主茎旗叶的光合强度(Pa)、比叶重(SLW)、叶氮量(N/LA)、叶肉厚度(MT)、气孔密度(SF)和维管束密度(VBF)。研究表明:(1)旗叶 Pa 高峰出现在开花期。所有品种花后 Pa 季节性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渐降型、中段稳定型和剧降型。SLW 和 N/LA 季节性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的。(2)除 VBF 外,Pa、SL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作物生理研究是与育种工作紧密结合的。概括起来,结合玉米改良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定量分析了不同种质对不同辐射强度、日照长度、温度、CO_2、土壤营养、水分、pH等环境条件的生理反应。 (2)最高产量(包括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和最适生长条件下营养最大利用效率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性,限制产量的“库”与“源”的关系以及决定产量的各生育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会会刊,在推动作物科学研究发展、传播作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戴松恩院士参与创办《作物学报》并担任第一任主编。为理清《作物学报》的发展历史,对作物学科史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查阅史料和专家访谈,叙述了戴松恩院士参与《作物学报》创刊、被迫停刊和推动复刊的历史过程。梳理后认为戴松恩院士在《作物学报》发展初期发挥了肇始奠基和继绝复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品质近况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纯数量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形势下,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品质状况就备受关注。通过几年来对全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进入生产试验的品种的品质检验,明显地看出  相似文献   
10.
国际植物生理学会议于1988年2月15—20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约35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办单位为国际植物生理协会和印度国家科学院,以及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并得到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等10余个机构的资助。 会议在4个报告厅进行,代表们就植物生理学10余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文宣读和讨论。除产量的生理基础、逆境生理和营养生理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