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型多采用基于免疫试验为基础的血清学分型和基于基因特征为依据的分子分型。血清学方法操作繁琐,对抗血清的特异性有很高的要求,不适宜临床大规模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子分型具有分辨力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子分型方法主要包括荚膜多重PCR分型、脂多糖多重PCR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等。论文就每种分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上开展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化学调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化学调控的效果。[方法]以玉米杂交种浚单20和中农大4号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华北、东北地区不同栽培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玉米株型的影响。[结果]"玉黄金"可调控玉米株型,使玉米个体的株高、穗位降低,使穗下部节间粗壮,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化控处理辅助栽培可提高玉米的最适栽培密度,较传统栽培条件下提高了0.75万株/hm2左右。[结论]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转Bt基因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外源Bt蛋白的释放是否会对后茬作物的萌发产生不利影响,本试验以转Bt基因玉米及其受体品种(非转基因)郑58秸秆浸提液作为处理,采用以小麦(多抗一号)为材料进行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对小麦发芽率、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浸提液对小麦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2种秸秆浸提液的质量体积比较低(1∶100)时对小麦萌发处理效应与对照差异不大,当浸提液质量体积比为1∶25时表现轻微抑制作用,以非转基因秸秆表现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幼苗的形态上低质量体积比(1∶100)的转基因秸秆浸提液处理的株高(9.70cm)和根长(10.84cm)均显著高于对照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处理,而质量体积比为1∶25的非转基因秸秆浸提液处理的株高(6.90cm)和根长(4.28cm)则明显受到抑制。转基因秸秆浸提液中虽然含有Bt蛋白,但以不同浓度Bt蛋白溶液浸种24h对小麦的萌发并没有影响。因此,一定比例的转Bt基因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作物的萌发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化学调控的效果。[方法]以玉米杂交种浚单20和中农大4号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华北、东北地区不同栽培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玉米株型的影响。[结果]"玉黄金"可调控玉米株型,使玉米个体的株高、穗位降低,使穗下部节间粗壮,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化控处理辅助栽培可提高玉米的最适栽培密度,较传统栽培条件下提高了0.75万株/hm2左右。[结论]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旨在克隆绵羊Lin28A基因cDNA序列,探讨其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调控特性。本研究分别在初情期前(第1次发情前1周)、初情期、初情期后(第1次发情后1周)屠宰多浪羊各5只。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对其Lin28A基因cDNA进行克隆,利用DNAman 6.0软件对多浪羊Lin28A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Lin28A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下丘脑、垂体、卵巢中Lin28A基因、let-7a、let-7b在初情期启动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浪羊Lin28AcDNA序列为3 581bp,包括2 963bp的3′UTR和618bp CDS;多浪羊Lin28A氨基酸与人、家鼠、牛和绵羊的同源性分别是87.56%、88.52%、92.68%和89.95%,与鸡、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是76.10%、61.84%。在初情期前至初情期的过程中,下丘脑、卵巢中Lin28A表达显著降低(P<0.05),let-7a、let-7b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Lin28A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