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致病型分析对165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165份感病样品中均扩增得到PMMoV 220 bp的目的条带,阴性对照未扩增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为PMMo V的外壳蛋白(CP)基因,与已报道的各PMMoV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5%~100%。通过CP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分离物与PMMoV P1,2致病型完全一致,确定辣椒园圃的PMMoV分离物为P1,2致病型。证实PMMoV已经在辣椒上发生危害,旨在为针对性地制定PMMoV的防控措施以及辣椒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浓度外源ABA对木薯叶片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影响。用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用q RT-PCR的方法研究木薯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喷施20 mg/L外源ABA,木薯叶片β-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叶片中涉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基因LYCB上调表达,而类胡萝卜素裂解的CCD1基因下调表达。同时,核心酶PSY1与PSY2基因的下调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无关联。而分别采用10 mg/L与80 mg/L浓度喷施后β-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涉及β-胡萝卜素合成通路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而经10 mg/L的外源ABA处理催化类胡萝卜素裂解的CCD1基因上调表达。研究表明太低和太高浓度的外源ABA处理木薯叶片导致β-胡萝卜素积累降低,但外源ABA浓度为20 mg/L时能显著提高叶片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钙调蛋白(CaM)作为重要的抗逆信号转导蛋白,在调控木薯抗逆境和块根采后生理腐烂中起重要作用,为给快速检测木薯在不同生长环境中CaM蛋白的表达水平提供优良抗体,克隆木薯CaM基因并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经Escherichia coli表达并纯化,用纯化的融合蛋白ACP-Ca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效价后,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能产生抗Ca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E.coli中能高效表达CaM,免疫小鼠后取效价高的2#小鼠脾细胞和SP2/0细胞融合,共获得7株效价均达到106以上、能稳定分泌抗CaM抗体的细胞株,这7株单抗与淀粉磷酸化酶、His、BSA均无交叉反应,4D5株与标签蛋白ACP有交叉反应,表明其余6株均为CaM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7株单抗均为IgG型抗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灌根法对海南省主栽的19个辣椒品种进行了辣椒疫病抗性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评价6种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并对6种药剂进行辣椒疫病盆栽防效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17份感病品种;筛选出1份高抗品种,为热辣4号绿皮线椒;1份中抗品种,为辣丰新三号。不同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抑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0.575 0μg/mL;其次是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EC_(50)为2.202 9μg/mL;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4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最好,达65.68%。综合室内菌丝抑制和盆栽药效试验,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抑制法测定钙、镁、硼、铁、硅5种元素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发育的影响,发现铁元素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根据初筛结果,选择螯合铁、硫酸铁、柠檬酸铁和硫酸亚铁4种不同铁化合物对辣椒疫霉菌丝进行抑制试验,发现硫酸亚铁抑制效果最显著。通过盆栽试验,从抑病率、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相关验证。选择性地给辣椒根外增施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混配枯草芽孢杆菌和单施枯草芽孢杆菌,试验结果如下,硫酸亚铁+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辣椒植株发病率为50%,病情指数为16.67;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发病率为70%,病情指数为30.44;硫酸亚铁处理发病率为75%,病情指数为32.89;对照处理的辣椒植株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72.22。在生理指标方面的表现为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辣椒体内S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控具有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4-3-3蛋白结构与功能预测及其在木薯成熟期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木薯14-3-3蛋白结构和功能,也为研究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分子调控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木薯14-3-3蛋白家族的组成成分与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进化、导肽、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三级结构及亲水性、疏水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14-3-3基因在不同木薯品种中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木薯14-3-3蛋白家族16个异构体存在多个不同的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相似的亲水性蛋白家族成员在进化关系上可划分为2大不同的类别;(2)14-3-3基因家族16个成员在花叶木薯、ZM-Seaside和华南9号(SC9)块根成熟期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花叶木薯和SC9相比,产量较高的木薯品系ZM-Seaside块根中14-3-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推测14-3-3蛋白在木薯块根成熟期的淀粉积累过程中可能起着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