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陕南丘陵山区过去修了不少渠、库、堰、塘、站等水利工程,由于地面坡度大,土壤稳定性差,修渠、抬田平地耗资费时,困难很大,因而长期叫配套长期不能发挥效益,被称为“老大难”水利工程;发展喷灌以后,把这些水利工程都“救活”了。安康县八一水库,1958年兴建,原设计灌溉面积6.89万亩,国家累计投资1650万元,由于丘  相似文献   
2.
1961-2020年中国玉米需水量及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在南宁市广西人民会堂联合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4.
参照《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氨氮项目Ⅱ、Ⅴ类标准限值,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CNAS-CL01-G003-2019),对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地表水中氨氮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依据测定过程,可分析得出影响不确定度因素主要为5方面,分别为校准曲线的拟合、标准溶液的配制、平行试验的重复性、蒸馏前处理和试样体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取包含因子k=2,氨氮Ⅱ类标准限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088mg/L;氨氮Ⅴ类标准限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34 mg/L。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洽区水产畜牧局在南宁市广西人民会堂联合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敦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局长陈荣贵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是全国最大的良种水牛繁育基地。近10年来,在全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良种水牛繁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推动了南方18个水牛省区的水牛杂交改良工作,累计生产杂交水牛100多万头,其中广西改良奶水牛存栏数量近2万头,直接参与奶水牛养殖的农民约1.5万人。“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纳米氧化锌改性(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薄膜中纳米锌粒子的迁移规律,依照欧盟法规(EU)No.10/2011,分别采用蒸馏水、30 g/L乙酸溶液、体积分数10%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95%的乙醇溶液作为中性、酸性、脂肪性和酒精性食品模拟物,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0、70℃)纳米锌粒子的迁移情况,同时探究微波和紫外处理对迁移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锌粒子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性食品模拟物、中性食品模拟物、酒精性食品模拟物和脂肪性食品模拟物,并且随温度的升高,纳米锌粒子的迁移量增大。此外,微波处理能促进纳米锌粒子的迁移,而紫外处理则没有促进效果。纳米锌粒子的迁移量范围为0.52~14.17 mg/kg。根据欧盟规定所允许的最大迁移量5 mg/kg,迁移试验表明纳米氧化锌改性LDPE薄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减少纳米粒子迁移的研究工作,以确保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肥条件下小麦铁锰吸收累积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基于产量及小麦铁锰营养的氮肥调控策略,为合理优化氮肥施用和改善小麦营养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旱地冬小麦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铁锰含量及其与产量、铁锰吸收分配规律、土壤养分及各形态铁锰的关系。【结果】施氮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地上部铁含量、籽粒铁含量,降低了地上部和籽粒的锰含量。与对照相比,氮肥供应超过160 kg·hm-2时,小麦产量及籽粒铁含量不再继续增加,分别保持在5 857—6 598 kg·hm-2和40.2—42.2 mg·kg-1,而籽粒锰含量保持较低水平,为30.4—35.3 mg·kg-1。氮肥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松结有机态及铁元素的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例,增加了土壤中铁、锰的生物有效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铁含量与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穗数、穗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模拟渗流槽装置研究地下水中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方法]根据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特征,用地下水配制的苯、萘、菲3种污染物混合溶液作为试验供水水源,采取侧向补给的方式进行地下水在渗流槽的迁移试验。[结果]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大小顺序为苯萘菲;同时,4种含水层介质对污染组分的阻滞能力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主要受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各含水层介质对苯、萘、菲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微生物降解苯、萘、菲的过程中,反应体系由好氧条件逐渐过渡为缺氧或者厌氧条件,电子受体由原来的O2变成了NO3-N和Fe(Ⅲ)。[结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包括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中地区宁强县、勉县为陕西省核桃种植的主产区之一。目前有关汉中地区核桃园虫害种类尚不完全清楚,生产上主要虫害也不清楚。为此在普查基础上进行定点调查初步记述了2021-2023年汉中地区核桃园主要害虫种群结构。调查结果表明,汉中地区核桃园虫害已知有6目70种,以食叶类害虫居多;核桃虫害以银杏大蚕蛾、核桃举肢蛾、核桃小吉丁虫、云斑天牛、暗黑鳃金龟、棕色鳃金龟、斑衣蜡蝉危害最为严重;核桃园鳞翅目害虫的上灯高峰主要分布在22:00-24:00,鞘翅目害虫主要分布在20:00-22:00,其余时间都较均匀;银杏大蚕蛾在汉中地区每年1代,越冬方式是以卵在树缝或草丛表土内进行,卵在4月上旬开始进行孵化,幼虫的危害取食高峰时间段为5月上旬至中旬,5月下旬幼虫开始结茧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时间段是8月下旬至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