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程世华 《农业考古》2001,(1):175-178
江浙的太湖流域农区,地处亚热带北缘,东滨海洋,海拔低平,温热多雨,湖沼密布,水系网织;历来,栽培水稻为主。这里的水田土壤,是沼泽型的,其代表性土种──青紫土,湿时以粘重深厚而著称。正因如此,在耕作农具上,往往独特,别具格式。 如,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一件、仅存残半的、以独木剜制而成的勺匙形带长柄器具。木质。形态,为长方形,口与底齐平,但近口部一段稍斜杀。类似今日江浙的太湖流域地区仍在捻河泥时使用的一种农具──“千 ”(1)。这种器具,在神州其它地区,尚未发现。对其用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已发表的考古报告,综合研究了新石器时期晚期太湖与钱塘江流域的良渚人的生产活动,认为良渚人主要从事稻作生产,种植的稻有籼、粳和中间型的稻,主要的耕作方式可能是踩耕,同时还进行采集和渔猎、栽培芋头等.  相似文献   
3.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古方国",石质工具中有种"耘田器",对其当时的功能和用途,众说纷纭,有称之为"石耨,或石锄"(1)、"凸把带翼石刀"(2)、"V字形石刀"(3)、"双翼形小石刀"(4)、也有直称为"石刀"(5)等等.  相似文献   
4.
程世华 《农业考古》2005,(1):102-109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即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于东南沿海、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古具区泽)及钱塘江流域一带(以下简称“良渚文化区”)的原居先民,或说,即开拓文明曙光的古越部族人(以下简称“良渚人”),是怎样生活的?以什么为“食”?主食是什么?使用怎么样的餐具和炊具?如何进食?等等;由于年代久远,已发现的考古物证贫乏;致人们迄今在许多问题上莫衷一是。为此,试作些探讨,并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5.
白手起家,及至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一直到最终沦为犯罪分子。在这条从创业型国企掌门人沦为贪腐分子的道路上,一直走到黑的,王效金算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