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蔬菜土传病原菌三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生产中危害严重的3种蔬菜土传病原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建立三重PCR(triplex PCR)检测体系,为蔬菜土传真菌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鉴定提供技术与方法。【方法】 筛选3种病原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三重PCR扩增的因素,建立蔬菜土传病原菌三重PCR检测体系,并对体系灵敏度进行检测。为了验证建立体系的稳定性,选择2×Taq Master PCR Mix(北京博迈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TaKaRa Taq酶(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个不同公司的试剂,分别利用C1000 Touch TM型(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与Aeris TM型(新加坡艺思高科技有限公司)热循环仪进行三重PCR反应,比较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对田间采集的35份病害样本和149份土壤样本,分别进行三重PCR和病原菌分离检测,以确定所建立得三重PCR检测体系的适用性。 【结果】 三重PCR反应体系中引物对AsAPH2B/AsPyF、FOF1/FOR1、VActF/VActR可分别扩增出瓜果腐霉、尖镰孢、大丽轮枝菌长度为163、328和530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25 μL):0.12 μmol·L -1 AsAPH2B/AsPyF,0.16 μmol·L -1 FOF1/FOR1,0.24 μmol·L -1 VActF/VActR,2×Taq Master PCR Mix 12.5 μL,退火温度为60.8℃,35个循环。该体系对病原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10 -1ng·μL -1,对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尖镰孢和瓜果腐霉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 5、10 6个孢子/g土壤和10 -2mg菌丝/g土壤。分别采用2×Taq Master PCR Mix和TaKaRa Taq酶,利用C1000 Touch TM型和Aeris TM型热循环仪进行三重PCR,扩增结果一致,说明三重PCR体系检测稳定性好。对田间采集的病害和土壤样本进行检测,25份病害样本和71份土壤样本中检测出带菌,三重PCR检测与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一致。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瓜果腐霉、尖镰孢、大丽轮枝菌三重PCR检测体系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田间病株及其根围土壤中的瓜果腐霉、尖镰孢、大丽轮枝菌,为蔬菜土传病害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早熟五号”小白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设定4种处理浓度,通过测定小白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4种铜制剂对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铜制剂在蔬菜生长中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 800 mg·L-1王铜药后1d、2 586 mg·L-1氧化亚铜药后2d开始对小白菜产生药害,噻森铜和噻菌铜在研究浓度条件下对小白菜生长安全.推荐剂量下4种铜制剂对小白菜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SOD最为敏感,可将其作为小白菜受到铜制剂胁迫时的标记物,预防药害产生.4种药剂中王铜对小白菜最容易产生药害,氧化亚铜其次,而噻菌铜和噻森铜对小白菜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药害严重影响油菜产量,研究筛选预防药害发生的生物标记物,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害缓解机制,可有效解决油菜田敌草胺的药害问题。以盆栽油菜为材料,研究敌草胺处理后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究赤·吲乙·芸苔的药害缓解机制。结果显示过氧化物酶(POD)反应最灵敏,1.2 g/L 敌草胺处理12 h酶活达到最高值;2.4 g/L敌草胺能够显著诱导油菜GST基因较对照6.4倍的高表达。4.8 g/L和6.0 g/L敌草胺处理48 h,叶片内SOD、POD、CAT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氧化损伤严重。喷施0.1 mg/L赤·吲乙·芸苔,能激活低浓度(1.2 g/L、2.4 g/L)敌草胺胁迫的油菜抗氧化系统,解除药害影响。综上,敌草胺对油菜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整体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4 g/L敌草胺接近油菜受害的临界浓度,POD可用于药害发生的早期预警。喷施0.1 mg/L 赤·吲乙·芸苔可较好的缓解敌草胺产生的轻度药害。  相似文献   
4.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 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根肿病,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土壤的1 198株细菌进行筛选,进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B和atp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抑菌谱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15株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盆栽试验获得1株对根肿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命名为ZF4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副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菌株ZF480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等10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抑菌谱较宽,对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2.82%和64.08%。表明副地衣芽胞杆菌菌株ZF4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可作为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农药环境行为及其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健康领域重点关注问题,为明确典型农用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在农作物中的行为特征及其暴露风险差异,该研究结合中国农作物主产区分布,运用确定性和概率性双风险模型评估吡唑醚菌酯长期膳食风险,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花生、黄瓜和西瓜上的原始沉积量高达0.209 mg/kg,半衰期为1.9~9.9 d。作物秸秆中的残留浓度(0.187~75.291 mg/kg)远大于籽粒(≤0.096 mg/kg)。通过膳食途径造成的吡唑醚菌酯暴露会对消费人群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风险,风险商值为123.959%~406.415%。城镇人群的风险显著大于乡村人群(P<0.05),且风险商值随年龄的递增而降低。概率性模型被进一步引入以量化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该研究根据多作物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水平的概率分布,预警其存在高潜在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乡村儿童群体的摄入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生防菌绿僵菌与常用杀菌剂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检测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生防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QC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供试杀菌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均比较差,同时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1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相容性最差,即使在稀释浓度10 000倍作用下对绿僵菌QC菌株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可达到100%,几乎完全抑制绿僵菌菌株QC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其他6种化学杀菌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也是极强。因此,在田间施用杀菌剂时,需避免这几种化学杀菌剂与绿僵菌菌株QC的混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乳油(EC)和微囊悬浮剂(CS)在草莓上的残留规律,分别以两种剂量(90和150 g·hm-2)于草莓成熟期施药,开展吡唑醚菌酯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经QuEChERS-UPLC-MS/MS后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 0(草莓和土壤)和0.005 0 mg·kg-1(叶、茎和根)。在0.002~2 mg·kg-1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草莓和土壤)的平均回收率为88%~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在0.005~2 mg·kg-1范围内,平均回收率(根、茎及叶)为74%~108%,RSD为2%~9%。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EC和CS施药1 d后在草莓中的残留分别为0.20~0.28 mg·kg-1(90~150 g·hm-2)和0.14~0.20 mg·kg-1(90~150 g·hm-2),残留量低于0.5 mg·kg-1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选取1a生‘摩尔多瓦’葡萄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蚯蚓粪基质对1a生‘摩尔多瓦’葡萄地上生长、地下根系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的处理株高比不施用的增加了3.38%~16.05%,茎粗增加了7.50%~21.53%,节间长度增加了15.42%~33.78%,叶面积增加了11.75%~37.41%,叶绿素增加了9.15%~24.72%,根长增加了3.87%~36.40%,根表面积增加了2.39%~45.98%,根阴影面积增加了0.36%~33.00%,根体积增加了5.83%~39.61%,对根尖数没有显著影响;其中T3处理即蚯蚓粪∶草炭∶园土=2∶3∶1对盆栽‘摩尔多瓦’植株的地上、地下生长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 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