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细管电泳及其在天然产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分析中的最新应用 ,包括核蛋白质、多肽、糖、小分子与离子的分析分离 ,手性分子的拆分以及生物碱、酮、甙的分析 .并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性结论 ,还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早春大棚辣椒套种甘蔗栽培技术,是我县近年来推广的一种良好的套种模式。它不仅利用了大棚资源,而且提高了良种指数和种植效益。早辣椒套种甘蔗每667m^2产辣椒2250kg,甘蔗4120根,纯收入达到5688.1元,是双季稻栽培纯收入的10.2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该套种制度2001年在我县已推广种植300hm^2(4500亩),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其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3.
蚕体生理状态与其对脓病病毒的感受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很多因子所支配。而在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中,病原传染、机体状态及环境条件三方面的关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环境条件对病毒——宿主系统的关系问题,在昆虫病理学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也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美国学者Steinhaus(1960)及其学派,强调环境条件对病毒的影响。Jagues(1961)则认为环境条件对宿主机体影响更重要。最近Pimentel(1962)则认为环境条件对病毒和宿主两方面都同样发生作用,因而提出了一个折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多种农用活性,是当前少数最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天然植物源农药之一。从苦参碱的杀虫活性,抑制真菌、细菌活性以及生长调节活性3个方面对其农用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苦参碱衍生物的修饰合成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荔枝皮为原料,优化荔枝皮多酚的纯化工艺,提高荔枝多酚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多酚纯度及收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对比7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确定纯化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树脂;通过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洗脱,考察吸附量、洗脱溶剂、洗脱溶剂用量、洗脱速度等因素,确定荔枝皮多酚纯化的最佳工艺。[结果]筛选出DM21大孔树脂作为最佳纯化材料,DM21纯化荔枝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如下:吸附量93.4 mg/mL、洗脱溶剂为90%乙醇、洗脱溶剂用量1.5 BV、洗脱速度1.5 BV/h。在此最优条件下,荔枝皮多酚平均纯度为32.27%,平均转化率为69.03%。[结论]大孔树脂DM21纯化荔枝皮多酚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第1次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荔枝皮多酚提取物的平均得率为13.70%,荔枝皮多酚的平均含量为5.40%。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课多媒体组合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构想刘展眉宾淑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州510225)电视录像、幻灯、投影和微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发展,这些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将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其表现为:为教学提供新的教学形式,促...  相似文献   
8.
张淑明  韩琳 《农业工程》2018,8(11):127-129
为试验35%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冬小麦出苗、农艺性状和防治小麦根腐病、金针虫的防效、产量等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石新828为试验品种,在2016—2017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每100 kg种子35%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58.3、87.5和175 g/100 kg种子)进行研究,以确定使用药量。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小麦均不产生药害,出苗安全,增强了小麦植株素质,成熟安全。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CK)相比,58.3、87.5和175 g/100 kg包衣处理小麦增产率分别为5.55%、6.45%和7.77%,对照药剂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5.41%、5.13%和5.27%,均与CK差异显著。生产中推荐35%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应用于小麦生产的最佳用药量为87.5 g/100 kg包衣。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对秋播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田间试验、常规考种分析6种不同施氮水平对秋播“华珍”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为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6组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有效增加促进叶片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以及鲜苞产量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300kg/hm2之间。不同氮肥水平对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也有显著增产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00kg/hm2~375kg/hm2之间,因此通过调控氮肥的施用量来增加超甜玉米产量是可行的,其中约30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既能有效提高超甜玉米主要产量性状,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对玉米植株生长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细胞自噬过程中膜结构细胞器的变化及其与自噬体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基因互作引起细胞调亡现象发生的水稻爪粳杂种F1和天然化合物印楝素、喜树碱、苦参碱诱导凋亡的昆虫细胞Sf9为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自噬凋亡期间自噬体的特征。【结果】水稻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形成长哑铃型或线管状,最后两端弯曲形成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绒毡层细胞均出现内质网膨大,且逐渐包裹周围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最终引发细胞的自噬性凋亡。喜树碱和苦参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拉长、弯曲,最后闭合形成包裹其它细胞器的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印楝素和喜树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核通过分页和出芽的方式形成双层膜结构自噬体。【结论】动植物细胞自噬凋亡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3种膜结构细胞器均是自噬体膜结构的直接来源,然而3种膜结构细胞器参与自噬体形成的程度和方式因物种、细胞种类以及自噬诱发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