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利用MM5模式对2001年4月8~9日的双急流型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沙尘暴过程中有强的西风动量下传,动量下传主要由北支急流完成;在沙尘暴发展旺盛阶段,南、北两支急流低层的南风和北风分量之间产生的辐散促进了高层动量下传,而高层南北两支急流南风分量的加强和贯通引导南方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抑制了沙尘暴的发展.南北两支急流的共同作用是造成该次沙尘暴的重要原因,北支急流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南支急流有间接的影响.250 hPa两支MPV1正的大值位涡区与南、北两支急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沙尘暴区域前部,对流层高层存在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治市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的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详细分析并归纳了晋城市冰雹雷达回波的识别特征。结果表明,冰雹云回波较高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值、三体散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跃增、中气旋、冰雹指数、垂直剖面产品中雹云的强回波核的结构特征可作为冰雹天气临近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程海霞  张红霞  张燕  王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9-19462
[目的]分析2010年8月晋城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8月18~19日发生在山西晋城的一次强降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暴雨产生于西低东阻的环流场中,是在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等有利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低层切变、风向辐合均有利于晋城地区附近不稳定空气的抬升,而对流层低层和地面冷空气的入侵是这次对流天气产生的主要触发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充沛的水汽,高温高湿为暴雨的发生积蓄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这次过程的主要降水系统是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扰动激发的对流回波单体,对流回波单体在中低空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向晋城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在晋城地区产生了大暴雨;多普勒雷达资料揭示了此次中尺度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移动的特征;强降水中心位于TBB低值中心后方的梯度大值区内。[结论]该研究为此类短时暴雨的预报、预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快乐态度     
程海霞 《百姓》2002,(12):64
为了让自己深爱的人吃上一顿好些的饭菜,流放在西伯利亚深处舒中斯大林克村的列宁外出打猎去了.当列宁披着暮色归来,看到倚在木屋前眺望自己的未婚妻克鲁普斯卡娅时,眼睛潮湿了,禁不住从心底发出欢呼:"多么好啊,生活."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2002-2008年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对应年旬气象资料,对晋城市冬小麦病虫害与当地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与小麦病虫害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植物生理学、病理学意义的气象因子,与当年冬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其发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与前期气象因子间建立预报模型.经过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发现预报模型的预测面积准确度大部分在90%以上,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气温变化对晋城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冬小麦播种出苗所需要的日平均气温、播种至停止生长期积温、播种到收获所需总积温等3个农业气象指标,与最近10年来晋城市气温变化进行统计比较,找出在气候变暖形势下晋城市冬小麦的最佳适宜播种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治气候条件下大白菜生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大白菜的适时收获期(11月)和冻害标准.针对大白菜冻害标准,分析了1976-2005年11月气象资料中出现的30例大白菜可能受冻害的天气过程.应用500hPa及地面历史天气图对大白菜可能受冻害天气过程分析得出:造成强降温的500hPa天气模型有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东北冷涡型、偏西气流型和东亚大槽型.冷空气源地主要位于40-55°N、70-90°E,35-50°N、90-115°E与50-60°N、90-115°E的3个区域.冷空气影响路径分为西北路径和偏北路径.地面气压场主要受庞大的冷高压控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对500hPa、850hPa高空指标站温度及本站实时气象资料进行预报因子筛选,通过0、1化处理并求其权重,建立了72h大白菜防冻害适时收获预报方程.在2007/2008年度大白菜收获期,以标志冷空气天气模型的出现为基础,应用预报方程,准确预报了大白菜受冻害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使大白菜安全收获.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4年9月出现在华北南部山西晋城的一次罕见连阴雨天气过程,旨在提高对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偏西、偏北是连阴雨期间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之一。西风急流在40°~48°N附近建立并稳定加强时,山西南部连阴雨维持,每一次急流中心加强都对应着降水的加强。高空西风急流使华北南部上空始终处于急流入口区右侧高空辐散区,不仅有利于该地区对流层低层低涡或低值系统的生成和维持,且起到抑制副高北抬并使其稳定的重要作用。本次连阴雨过程是强盛、稳定的副高和第15号台风"海鸥"、中低空切变、850hPa偏东气流和地面冷高压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副高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的输送。降水过程后期,在台风"海鸥"和副高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水汽输送带,将南海的丰沛水汽向华北南部输送,对这次降水过程起到了增幅作用。与华北南部盛夏暴雨相比,秋季暴雨区垂直对流明显比夏季偏弱。此次连阴雨的性质主要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解决当前各学科领域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素材匮乏、融入路径不畅、实施效果不佳的普遍困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则成为突破课堂育人瓶颈的前提。在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概念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产出为导向的系统化案例设计思路和以编委会为核心的高效化案例编写流程。从理论层面提炼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的真实性、教育性、推广性、规范性等四大原则,梳理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六大结构要素及其相应的撰写规范,包括案例主题、案例意义、教学目标、思政教学素材、教学实施过程和案例教学反思。从实践层面论述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内隐性、教学情境创设的沉浸性、教学活动实施的参与性和育人效果测评方式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