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抗旱能力评价,为杨树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树无性系84K、I-101、107、A23、A39、A50、A54、La、Pa、Qg、Ta和Ti的1年生扦插苗成熟叶片为材料,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Motic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等7项抗旱性结构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无性系间这7个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评判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影响抗旱性的主要指标,最后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 12 个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个杨树无性系的7项抗旱性指标之间差异较大,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CTR分别为1.94~17.07 μm、5.82~26.23 μm、3.28~18.96 μm、39.62~201.59 μm、496.99~1 712.35 μm、25.53~86.94 μm和27%~66%,变异系数分别为40.11%,49.02%,50.08%,39.13%,32.04%,27.87%和59.0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角质层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CTR 之间以及下表皮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和 CTR 3个指标为杨树无性系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最后运用隶属函数法得出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排序为:A50>Qg>Ti>A23>La>107>Ta>A54>I-101>A39>84K>Pa。【结论】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杨树的抗旱特性,可以作为评价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指标。无性系 A50、Qg、Ti、A23和La抗旱性较强,可作为优良杨树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7对位点多态性高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9个,每个引物扩增多态位点在4~8之间。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区间为0.415~0.90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7,遗传变异性丰富。Shannon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33 4和0.694 3,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与84K聚为一类,07-17-18、07-23-23与07-30-11与I-101聚为一类,与实际亲缘关系相符。利用2对多态性SSR引物PMGC-2020和PMGC2607构建了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该图谱可将无性系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3.
5种引进意大利黑杨无性系幼苗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宜的杨树抗性杂交育种亲本,以新引进意大利黑杨La、Pa、Ta、Ti、Qg及中林46和107杨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利用人工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轻度(田间持水量的60%)、重度(30%)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幼苗较对照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并聚类,综合评价各无性系抗旱能力强弱。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无性系间生长量、生物量、渗透调节等11个指标差异显著,均可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能反映各无性系幼苗95.78%的抗旱信息,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Qg和107杨幼苗受胁迫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Ta幼苗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综合评价各杨树无性系幼苗抗旱性强弱为Qg>107杨>La>Ti>Pa>中林46>Ta。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判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标记对杨树无性系良种的鉴定效果,为杨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系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白杨派10个优良无性系(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84K、I-101、新疆杨、毛白杨30号、07-17-18、07-23-23、07-30-11)为材料,从9条RSAP引物组成的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组合,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及POPGENE 32软件检测并分析扩增产物多态性,计算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标;选取多态性高且能区分所有无性系的引物,构建白杨派10个无性系的指纹图谱;利用NTSYS 2.1软件计算各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基于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对引物组合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共扩增多态位点133个,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2.17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2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88,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丰富。利用2个引物组合Rs2/Rs4和Rs2/Rs7的6个多态性位点,即可将10个白杨派无性系全部鉴别开来。10个白杨派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0.81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94。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10处,10个白杨派无性系被分成两大类,新疆杨和毛白杨30号聚为一类,其余无性系聚为另一类,与其实际亲缘关系大致相符。【结论】RSAP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杨树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分析,运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可准确定位多态位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