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植物体内γ—氨基丁酸代谢的酶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等植物体内γ-氨基丁酸代谢的酶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参与酶谷氨酸脱羧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氨酶的分布、分离提纯和酶的性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当代一些新技术目前正在集中用来攻克枝原体性乳房炎的诊断和乳汁或乳房分泌物中分离出枝原体种的鉴定这个困难、费时的问题。分离出枝原体种的鉴定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枝原体致病力强,有些致病力弱,而有些枝原体来自于环境,根本不致病。传统的抗细菌、病毒和枝原体血清是通过注射大量微生物到健康动物而产生的,结果是抗血清或抗体对一系列与注射微生物有关系的蛋白质起作用。就枝原体而言,我们发现一些抗体对某一种枝原体有特异性,一些抗体是许多枝原体共同的;一些抗体对枝原体生长的介质有作用;一些起保护作用,一些可用于诊断;一  相似文献   
3.
林生山黧豆引种地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利用林生山黧豆的优良特性,从美国引进这种林牧草的种子,在北京选点进行了两年多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林生山黧豆生长快,产草量高,耐干旱,耐贫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水土保持植物和牧草。并且适应我国北方,宜于在我国北方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犬性凶猛,且血液粘稠,采血比较困难。目前,多采用在犬前、后肢内侧部静脉进行采血或输液。但因这些部位的静脉管较细,只能用12号以下的兽用针进针,输液尚可,采血多因血液粘稠堵塞针头而失败。1988年我区需采50份犬血做布病净化监测,开始在前、后肢静脉采用12号、8号兽用针试采5只都未成功,后改为颈静脉采血法,效果满意。 1.器具自制犬颈钳,即用直径为1厘米的钢筋,制作成钳柄长1米,钳嘴内圆直径为11厘米颈钳,另备绳索和常用采血器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了迄今为止关于林生山黧豆研究文献,对林生山黧豆的牧草利用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叶酸的一个已知作用是控制使组氨酸变成谷氨酸,然后裂解成 CO_2和 NH_3的生物氧化作用的酶的活力。将放射性碳标记的组氨酸引入鸡体内,这样就可通过测定标记 CO_2的量来测量组氨酸联变成谷氨酸的速率。发现叶酸盐缺乏的鸡,组氨酸的氧化受到抑制,日粮中叶酸含量达到2mg/kg 时,组氨酸的氧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干草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在雨水影响饲草质量之前即使其干燥并得到收贮。研究表明,即使在较好的干燥条件下,也有20%的作物干物质在贮存前损失,条件差,则会有30—40%的干物质损失,更差的条件会影响整个作物。苜蓿达到适于打捆的湿度时,需4—5天的田间干燥。如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干物质损失。奶农们采用机械和化学方法加速饲草干燥。机械调制机可将植物压扁,使其膨  相似文献   
8.
测定奶牛产奶量最精确的方法,是将每头母牛每天每次的产奶量称量和登记。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在实践中难于行通。笔者在美国学习,发现美国对牛奶产量普遍采用估测方法,不但简便省时,而且准确可靠,现对此方法做一介绍: 估测法仅需每月测定产奶量一天,然后根据测定的数字估算。估算方法是产犊后到第一次测定日为第一测量期,用测得的日产奶量乘以该期天数,再乘以该期调整系数,即为该期产奶量。例如一头第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了迄今为止关于林生出黎豆研究文献,对林生山黎豆的牧草利用了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林生山黧豆谷氨酸脱羧酶的亚基分子为量70kD,天然分子量为140kD,是2个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N-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该酶在207.5nm和215nm有一平缓的负峰,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4.28%,β-折叠占33.24%,无规则卷曲占32.28%,紫外吸收表现一般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光谱,在278nm处有最大吸收。酶最适pH5.4,对谷氨酸的Km值为1.62×10-3mol·L-1,最适温度40℃,酶特异性地使谷氨酸脱羧,不能使门冬氨酸等其他氨基酸脱羧。比较结果说明该酶在已知结构和性质上与人及大鼠脑的谷氨酸脱羧酶接近,但和已知的几种植物的酶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