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窦家聪  孙晓 《农业知识》2023,(12):12-13
<正>山东省是常用大宗药材丹参的道地产区,省内16市均有种植,总面积约20万亩,以泰山、沂蒙山为核心道地产区。由于丹参种植不耐重茬的特性,以及国家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政策的影响,目前我省丹参的种植已逐步由大田生产向山地丘陵、盐碱地生产等方向转型。为了探索解决盐碱地丹参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总结盐碱地丹参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中央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2.
鲁中南山丘区耕地地力的遥感反演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耕地地力是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表征,地力的遥感快速准确反演是耕地资源利用管理的客观需求。该研究针对鲁中南山丘区,选择东平县和滕州市2个代表性县市,利用东平县的TM影像构建与筛选光谱指标,通过经典统计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曲线回归、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BP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方法构建与优选反演模型,进而在滕州市进行模型的验证和应用,同时对不同时相的反演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类光谱指标与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改进型光谱指数的r均大于0.684,能更好的反映耕地地力状况;最佳反演模型为经典统计分析方法中的IIG-MLSR 模型(Rv2=0.684,RMSE=5.674)和机器学习算法的IIG-BPNN模型(Rv2=0.746,RMSE=5.089);模型在山丘区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地力反演与评价的结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的耕地面积比例和较高的空间契合度。其中2个最佳模型的高中低3级耕地的面积比例差普遍低于5.55%,空间契合度分别为84.50%和88.76%;模型动态反演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6年滕州市耕地地力不断提升,高级地由67.30%增加至80.72%;不同时相模型比较结果显示,多时相遥感反演耕地地力具备可行性,4月份冬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反演的最佳时相,10月份裸土时相次之,8月份夏玉米时相最差。该研究提出了山丘区耕地地力快速定量遥感反演的有效方法,对完善遥感反演指标与模型,提高评价效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玉米种植大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秸秆还田等耕作方式的改变,玉米病虫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科学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山东省玉米病虫害呈现出的新特点,即发生面广量大,虫害重于病害,玉米螟为害持续严重,棉铃虫为害上升,迁飞性的黏虫重发频次增加,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等新发害虫增多,玉米蓟马为害下降,玉米南方锈病和褐斑病等流行性病害重发年份增加,玉米粗缩病为害不断减轻,分析得出玉米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秸秆还田、免耕直播、主栽品种抗病虫性差以及极端天气频发是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蓝黄"经济区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区,为研究其耕层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综合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2005年与2017年两个时段的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进行时空分异研究,采用指示克里格法评估有机质缺乏的风险概率,进而研究县域间有机质的聚集特征并提出规划建议。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经济区的土壤有机质均具有中等的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变异系数在25.68%~35.46%之间,块基比在45.45%~55.01%之间。"蓝黄"两区2005-2017年有机质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1g·kg-1和0.32 g·kg-1,2017年的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65 g·kg-1和16.04 g·kg-1,内陆平原区有机质含量高,山丘与滨海平原区有机质含量低。"蓝黄"两区有机质缺乏的风险概率较低,分别为0.21和0.14,两区有机质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限制建设区(高-高聚集型)与综合整治区(低-低聚集型)均以"组团"形式分布。研究发现,2005-2017年山东"蓝黄"两区的耕层有机质在时间上不断累积,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14个地市50个采集地的丹参为试材,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生产适宜性区划方法,研究生态因子对山东省丹参分布的影响,以期为山东省丹参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丹参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丹参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6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最湿润月降水、最湿季均温、等温性。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山东中东部部分地区,包括临沂、日照、淄博、泰安、济宁、莱芜、烟台和青岛等地区,可将其分为泰莱山区、沂蒙山产区及胶东半岛三大产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