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拥有完善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基础,其基础性工程便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新一轮基层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农村文化礼堂提升建设为龙头和推动力,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最终全面建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优选农药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锐劲特SC25ml/667m2,35ml/667m2,45ml/667m2,20%三唑膦EC110ml/667m2,40%辛硫膦EC75ml/667m2防治水稻稻水象甲,以5%锐劲特SC45ml/667m2防效最好,40%辛硫膦防效较好。建议这两种农药可以作为防治水稻稻水象甲交替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富民强村。十八大以来,"富民强村"不仅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重心,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焦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第六产业"。富阳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发展新机遇,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找到一条政府引导、多村联合、抱团发展的强村富民的新路径。本文对这一做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市地处浙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人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成本的逐年提高,种粮效益越来越低,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由于农民缺信息、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和种植失败等现象,一些农民不调还好一调就亏。所以为了尽快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用5%锐劲特,20%三唑磷,40%辛硫磷防治稻水象甲,以5%锐劲特45ml/666.7m^2防效最好,药后5d、10d,5%锐劲特45ml/666.7m^2对成虫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0.0%,药后25d控制幼虫的效果仍有75.0%,而40%辛硫磷的药后防效分别为91.43%、73.33%和63.16%。建议这两种农药可以作为防治稻水象甲交替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6.
不同柑橘品种对柑橘黄龙病抗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芸香科12个柑橘品种人为嫁接携带柑橘黄龙病的接穗,观察接种后苗木的症状表现,测试不同柑橘品种对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和耐病性。结果表明,胡柚、金柑、佛手较为抗病,椪柑、瓯柑等较易感病。  相似文献   
7.
当年成熟的假高粱种籽(颖果),无论在野外自然条件下,或在室内催芽,采种后20d开始催芽,5~7d后就能陆续萌芽,且催芽期渐迟发芽率递增,2个月后发芽率可达45%以上,3个月后发芽率能达80%以上。这说明它的休眠期只需3个月,不存在过去报道的有5~7个月的休眠期。  相似文献   
8.
三种农药防治稻水象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锐劲特SC25ml/666.7m^2.,35ml/666.7m^2.,45ml/666.7m^2,20%三唑磷EC110ml/666.7m^2,40%辛硫磷EC75ml/666.7m^2防治稻水象甲,其中5%锐劲特45ml/666.7m^2药后5d、10d对成虫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0.0%,药后25d控制幼虫的效果仍有75.0%,而40%辛硫磷EC对应的防效分别为91.43%、73.33%,对控制幼虫的防效为63.16%。建议这二种农药可以作为防治稻水象甲交替使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9.
柑桔木虱是柑桔嫩梢期的一种重要害虫,成虫在老叶和嫩叶上吸食,若虫群集柑桔嫩梢、幼叶和新芽上吸食危害。被害嫩梢幼芽干枯萎缩,新叶畸形扭曲易脱落。若虫排泄物撒布枝叶上,会引致煤烟病及影响光合作用。柑桔木虱是传播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昆虫,是引起柑桔黄龙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桔区果园内同时存有柑桔黄龙病病树和柑桔木虱,则木虱种群的数量多少,可决定黄龙病传播、扩散速度的快慢及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稻飞虱已经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中主要虫害之一。我市防治稻飞虱的常用农药主要是扑虱灵、速灭威、吡虫啉等,长期使用,易产生抗性,导致药效下降,农户随之任意加大药量.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也影响了防效。我们经过田间试验发现,选用5%啶虫脒EC防治晚稻第六代稻飞虱效果不错,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