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速生菇木树种黧蒴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黧萌生长快,菇术产量高,生物量大,直播造林4年生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菇木产量分别为3.7cm、4.0cm、25.和5.2kg,分别是乡土速生菇木树种马桂木、枫香、拟赤杨的1.5~2.2倍、1.3~1.5倍、1.3~2、1倍和4.3~87倍;适应性较强,浅极性,幼苗对环境的抗逆性较弱,生长缓慢,第3年开始表现出速生的特性。适宜在我区低山、丘陵地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2.
林内栽培绞股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全草入药,具有消炎解毒、祛痰止咳、镇静、安神、益气强身之功效,在医药上有"人参代品"之美称.绞股蓝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朝鲜、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地.性喜阴湿环境,且栽培易、投资少、见效快,这为实行林间套种、立体经营、以短养长开辟了新途径.我  相似文献   
3.
玉兰,学名(MagnoliadenudataDesr)为木兰科木兰属药用兼观赏树种,玉兰又名白玉兰、姜朴,自然分布于陕、甘、豫、华东、华南各省,以华东地区人工栽培量较大。玉兰为中乔木树种,树高可达15米,于形通直,树形美观,花大,呈钟形,花被片9,洁白而芳香,因而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同时玉兰花蕾中含有丰富的芳香油——玉兰油,有开窍醒脑之功能,祖国传统医药历来以其花营干品入药,名为“辛黄”,主治鼻炎、头晕等症,历届国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被列为“辛黄”药材之正品。由于玉兰油有良好的美容功能,在明朝著名医学家李…  相似文献   
4.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 phyllum(Thunb.)Makino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近年来以其神奇的药用功效而名扬中外,国家科委制定的"星火计划"把绞股蓝列入待开发名贵中药材项目之首.于1990年始进行绞股蓝扦插育苗试验,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望春花种子脱粒后及时用1%代森锌水溶液浸种,用0.8%托布津药土拌种,可有效防止种子在处理与贮藏过程中变质,应用塑膜大棚技术,可控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需适宜的温、湿、光等环境条件,场圃发芽率可提高至96%以上,且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MCs)在缺氧/厌氧条件下可以被湖泊沉积物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产生并积累一种降解产物Adda。为了揭示该降解过程的环境安全性,以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研究了MCs缺氧/厌氧降解产物Adda的毒性。结果表明,低浓度Adda(≤0.05μmol·L-1)暴露对秀丽线虫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而0.1μmol·L-1的Adda可显著降低线虫的头部和身体摆动频率,说明Adda对线虫运动能力影响较大。当Adda暴露浓度达到0.5μmol·L-1时,可显著影响线虫的寿命、发育、运动能力和生殖能力,但是对畸形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Adda的毒性远小于MCLR,因此缺氧/厌氧降解可以有效降低MCLR的毒性。但是考虑到高浓度Adda具有一定毒性,如果Adda大量积累仍可能造成一定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MCs)在缺氧/厌氧条件下可以被湖泊沉积物中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产生并积累一种降解产物Adda。为了揭示该降解过程的环境安全性,以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研究了MCs缺氧/厌氧降解产物Adda的毒性。结果表明,低浓度Adda(≤0.05μmol·L-1)暴露对秀丽线虫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而0.1μmol·L-1的Adda可显著降低线虫的头部和身体摆动频率,说明Adda对线虫运动能力影响较大。当Adda暴露浓度达到0.5μmol·L-1时,可显著影响线虫的寿命、发育、运动能力和生殖能力,但是对畸形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Adda的毒性远小于MCLR,因此缺氧/厌氧降解可以有效降低MCLR的毒性。但是考虑到高浓度Adda具有一定毒性,如果Adda大量积累仍可能造成一定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松林间伐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的茯苓栽培试验表明,以海拔300米的林缘空地较理想,经济收益增加4倍。本文总结了栽培茯苓的主要技术环节,并对选择、栽培方式、白蚁防治等措施作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