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秋辣椒与糯玉米、生菜种植模式 该模式亩产秋延后辣椒2000千克,鲜食春糯玉米棒1200千克,夏生菜1500千克,亩产值13000元,纯收入9000元左右.秋辣椒通常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采用宽窄行起垄栽植,宽行距50厘米,窄行距30厘米、株距25 ~ 30厘米,亩栽4000株左右,元旦至春节上市.糯玉米2月底制钵育苗,3月下旬移栽,6月上中旬采收鲜穗;5月下旬结球生菜播种育苗,6月底移栽,株行距25厘米×33厘米,亩栽8000株左右,8月中下旬采收.通常畦宽7米,另加墒沟,钢架大棚跨度6米,中央走道宽4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农业部部属院校,因财政体制关系,财力不如地方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同时受专业性质的制约,全校2400名学生中,外地生占82%,其中来自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占80%;困难生比例超过30%,其中特困生比例达23%。外地生源多,农村生源多,困难生多,特困生比例高构成了我校的一大特色。与此相适应,在我校,学生对勤工助学表现出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非常突出。顺应这种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市场,并直接作用到在校学生,使他们对自立自强,完成学业参与市场竞争表现出强烈愿望和紧迫感,掀起了勤工助学热。本文结合上海高校勤工助学发展现状,探讨勤工助学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导向,一管之见,不妥或疏漏之处尚析指正。1发展轨迹和特点总体上看,勤工助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SO年代中期的勤工俭学阶段。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页,而勤工俭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则为造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脊梁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4.
后勤社会化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上海水产大学在后勤社会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已初见成效。本文结合实际,着重从发展轨迹、主要做法和实绩等方面,对上海水产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大岗位开发力度 推动勤工助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确立了收费制度,高校学生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为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党和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帮困基金。以基金为依托,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练,获取一定的报酬资助学业,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解困方式。据统计,仅华东师范大学去年就有9000多人次参加勤工助学,总收入达594万元①。但从目前情况看,勤工助学岗位总体上还供不应求,矛盾很突出。要改变这种局面,除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外,作为组织管理部门,应该做哪些工作?结合工…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亦是我国水产教育的著名开创者之一。他于1905年开始筹设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上海水产大学前身),为当时我国的水产教育奠定基本框架和理念。张謇兴办水产教育,其思想本源可归结为以农为本、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产学互惠、渔防两用等5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确立了收费制度,高校学生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为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党和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帮困基金。以基金为依托,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践锻练,获取一定的报酬资助学业,已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解困方式。据统计,仅华东师范大学去年就有9000多人次参加勤工助学,总收入达594万元①。但从目前情况看,勤工助学岗位总体上还供不应求,矛盾很突出。要改变这种局面,除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外,作为组织管理部门,应该做哪些工作?结合工…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农业部部属院校,因财政体制关系,财力不如地方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同时受专业性质的制约,全校2400名学生中,外地生占82%,其中来自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占80%;困难生比例超过30%,其中特困生比例达23%。外地生源多,农村生源多,困难生多,特困生比例高构成了我校的一大特色。与此相适应,在我校,学生对勤工助学表现出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非常突出。顺应这种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市场,并直接作用到在校学生,使他们对自立自强,完成学业参与市场竞争表现出强烈愿望和紧迫感,掀起了勤工助学热。本文结合上海高校勤工助学发展现状,探讨勤工助学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导向,一管之见,不妥或疏漏之处尚析指正。1发展轨迹和特点总体上看,勤工助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SO年代中期的勤工俭学阶段。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页,而勤工俭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则为造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脊梁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