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姬菇又名小平菇,菇盖灰色、灰褐色或灰白色,菇柄白色。具有盖小柄长和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的特点,姬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压和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姬菇属中低温出菇类食用菌,出菇温度2~24℃,最佳出菇温度8℃~15℃,栽培效益好。我省有大量苎麻栽培,每亩苎麻一年可产苎麻麻骨500kg左右,苎麻秸秆大都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了我们将苎麻麻骨粉碎后,栽培姬菇,探索出苎麻麻骨栽培姬菇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引起岗梅Ilex asprella枝枯病的病原,对从广东梅州采集的岗梅枝枯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Gangmei 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运用MEGA-X构建了病原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初步将岗梅枝枯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microspora。  相似文献   
3.
达州市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达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苎麻麻骨栽培姬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菇又名小平菇,菇盖灰色、灰褐色或灰白色,菇柄白色.具有盖小柄长和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的特点,姬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压和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鳞翅目害虫是广东桑树(Morus alba L.)种植区主要为害桑树的害虫种类,每年都会对蚕桑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通过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调查与采集,利用形态和分子(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mtCOI)鉴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共鉴定出5种鳞翅目害虫,分别为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棉古毒蛾(Orgyia australis Walker)、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Meyrick)和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 Walker);其中,棕斑澳黄毒蛾(Orgyia subnotata Walker)为国内首次报道为害桑树,柑橘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Meyrick)、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 Walker)为广东省内首次报道为害桑树.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引起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炭疽病的病原,根据Koch′s法则,对从两面针炭疽病病部组织分离的致病菌株L-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并对该菌株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进行PCR扩增,运用MEGA7.0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该菌株的形态特征与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相似,并在GAPDH系统发育树中与喀斯特炭疽菌聚在同一分支.根据形态特征及GAPD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菌株L-2鉴定为喀斯特炭疽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集营养、保健和色素于一体的彩色马铃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随之的研究、生产、经营开始流行并成为焦点。为研制达州市彩色高产马铃薯栽培技术,提升单产水平,促进川东北彩色马铃薯示范推广产业化发展,项目组从整地、种薯处理、播种方式、施肥方式、苗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上研究,集成“抗病新品种、合格脱毒种薯、合理密植、高厢垄作错窝栽培、重底肥早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晚疫病预警精准防控”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可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半翅目(Hemiptera)害虫是广东桑树种植区主要为害桑树的害虫种类,每年都会对蚕桑 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 但目前尚未有对广东省半翅目桑树害虫种类系统鉴定与为害调查的相关研究。因此, 针对广东省半翅目桑树害虫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 理论依据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调查与采集,利用形态和分子(细胞色素氧化酶 亚基Ⅰ基因 mtCO Ⅰ)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系统鉴定。【结果】共鉴定出 7 种半翅目害虫,分别为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 Cockerell)、桑木虱(Anomoneura mori Schwarz)、桑斑叶蝉(Erythroneura mori Matsumura)、尖胸沫蝉 (Aphrophora sp.)、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 Linnaeus)、离斑棉红蝽(Dysdercus cingulatus Fabricius)。【结论】在鉴定的 7 种半翅目害虫中,双条拂粉蚧、尖胸沫蝉、离斑棉红蝽为广东省首 次报道为害桑树的害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