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方葡萄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葡萄种群特性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采取破眠催芽、避雨栽培等技术,可克服南方高温高湿的弊端,实现葡萄高产高效栽培。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欧美杂交种无核红提和欧亚种红枣提,露地栽培无核红提第3年和第4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8820.1kg/ha和21838.5kg/ha,避雨设施栽培红枣提第3年两个验收点平均产量分别为18415.5kg/ha和19980.0kg/ha;依托南方丰富的光温气候资源优势,应用1年2次结果技术,无核红提和红枣提的第2次果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228.5kg/ha和6862.5kg/ha。  相似文献   
2.
特征特性 “中秋酥脆枣”树姿半开张.树势强健。发枝力中等,枝条粗壮,树冠自然圆头形,结果能力强,丰产。枣吊中等长。叶片长卵形。果实中等大小、圆柱形、皮薄、肉厚、核小,平均单果重13.8克,可食率达97.1%。果肉白色。肉质细腻、酥脆,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31.76%。总糖29.41%。风味浓甜适口.有轻微的芳香气味。在湖南衡阳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抹花、疏果、垫把及套袋综合技术对香蕉生产的影响,探寻香蕉提质增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香蕉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南宁市香蕉主产区选取实验基地,根据香蕉不同生长时期分别进行抹花、疏果、垫把及套袋综合技术处理,分析对比产量、商品果率、果面斑痕及果面机械伤等指标.[结果]与传统种植的香蕉相比,经过“抹花+疏果+垫把+套袋”综合技术处理后的香蕉平均商品果率为98.91%,比对照提高3.21个百分点;机械伤发生率平均为2.45%,比对照大幅降低49.69%;斑痕发生率平均为2.29%,比对照降幅为66.69%;畸形果发生率平均为0.69%,对照为3.18%,差异极显著;平均一级果品率为23.04%,二级果品率为58.12%,分别比对照高18.02和5.44个百分点.[结论]抹花、疏果、垫把及套袋综合技术处理使香蕉小幅增产,可有效控制果面机械伤及畸形果的发生,提高果品商品率,显著提高香蕉产品质量和商品档次,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从台湾引进菠萝新品种台农17号在广西南宁市试栽。经过6年的观察,该品种表现为植株中等,生长旺盛,叶片较短,叶缘无刺;果实圆筒形,平均单果重1.30 kg,小果数95~186个,果目扁平,果皮厚度0.67 cm,果眼深1.25 cm;果肉金黄色,肉脆细致,清甜,纤维少,鲜食品质极佳;果心稍大,粗2.80 cm,但细嫩可食。果肉出汁736 mL/kg,果汁比重1.05 g/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0%~17.50%,有机酸含量0.32%~0.81%。正造果3月上中旬现红抽蕾,7月中下旬成熟,每667 m2产量3 769 kg;二造果5月现蕾,9—10月成熟,每667 m2产量3 156 kg。该品种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广西南宁市栽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坛泽村发现了1株果实综合性状优良、晚熟实生龙眼优良单株,我们随即从该单株采集接穗,繁殖苗木和高接换种栽培试验。1992—2007年对该实生单株母树及第1代、第2代无性系繁殖植株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物候期等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龙眼单株遗传性状稳定。2003-2005年通过了初选、复选和决选。2008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良庆1号。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南宁市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南宁香蕉产业优势与发展前景,总体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重点实施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良庆1号是我们20世纪80年代末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坛泽村选育出的龙眼晚熟优质新品种,为偶然实生。果穗大,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3.0g,果皮黄褐色;果肉爽脆,干胞不流汁,半透明,微香,风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60%,可食率69.10%,适宜鲜食和加工;在广西南宁,果实9月上旬成熟。2008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南宁市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南宁香蕉产业优势与发展前景,总体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重点实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