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养牛规模的扩大,商品牛、种牛频率调运,牛的流动性非常大,增加了感染传染病的概率,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的损失。2012年西藏林芝地区爆发了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块的顽固性牛巴氏杆菌病,使用磺胺类、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好,病死率仍较高。在紧急接种疫苗后才组织了该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生物药剂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短期防治效果,于2022年5月在若尔盖县针对重度退化鼠荒地开展了新贝奥、溴敌隆、杀它仗和鼠道难4种药剂的取食率、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以期为高原退化草地鼠类种群控制药剂选择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对4种药剂的短期取食率为鼠道难(100.0%)>杀它仗(98.3%)>新贝奥(77.0%)>溴敌隆(67.4%);(2)药剂灭洞率为溴敌隆(86.0%)>鼠道难(52.9%)>新贝奥(41.0%)>杀它仗(34.8%),溴敌隆短期防治效果最好,鼠道难和新贝奥次之。综合考虑生态安全,草地退化程度和鼠类种群现状,药剂适口性、作用机理及防治效果等因素,针对重度退化草地的应急防控可选用溴敌隆和鼠道难,但在施用溴敌隆药剂时需加强对非靶标哺乳动物的保护;针对中轻度退化草地开展长效常规防控时可选用新贝奥和杀它仗。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提高阿坝州高寒牧区牦牛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牧业和牧区工作的一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实践证明,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本文回顾了阿坝牧区牦牛产业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牧区牦牛产业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5.
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种植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化肥的供销平衡,还与环境安全密切相关。掌握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方法】本研究利用农业农村部339个国家级基层肥料信息网点调查数据,计算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总量,并对主要农作物和不同区域化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品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分别为5989.7万t、6052.6万t和6041.4万t,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728.3万t、1214.2万t和887.1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46.9%,华北、华中南和华东三个区域年均化肥施用总量分别为1603.1万t、1156.8万t和978.7万t,合计占到化肥施用总量的62.0%,复合(混)肥和尿素是农民最常购买的两种肥料,年均购买比例分别为76.8%和65.1%。【结论】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量在2016年首次实现了零增长,化肥减量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区域养分供应不平衡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华北、华中南养分盈余较大,西南、西北养分供应不足。不同作物体系也存在施肥不平衡的问题,小麦、水稻基本合理,玉米和花生投入过量,甘蔗和棉花投入不足。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高效施肥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6.
近30年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杨帆  徐洋  崔勇  孟远夺  董燕  李荣  马义兵 《土壤学报》2017,54(5):1047-1056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科学施肥工作的基础。利用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30年来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目前,全国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4.65 g kg~(-1),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提高4.85 g kg~(-1),提高24.49%。其中,30~40 g kg~(-1)等级比例增加3.64个百分点,20~30 g kg~(-1)等级比例增加5.68个百分点,10~20 g kg~(-1)等级比例增加5.36个百分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大于40 g kg~(-1)等级比例减少了1.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3处超级稻育种试验基地,选择多年连续种植超级稻和未种植超级稻的稻田,于水稻收获后采集表土未破坏土壤样品,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法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研究超级稻连续种植后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有机碳在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分配,探讨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超级稻后,水稻土表土有机碳含量均下降,降幅介于3%-14%;团聚体颗粒组组成以2000-200μm和200~20μm粒径为主,有机碳在2000—200μm和〈2μm两个粒级中最高;连续种植超级稻后2000~200μm大团聚体颗粒组质量分数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连续种植超级稻后有机碳含量下降可能是土壤短期的一种响应机制,长期来看并不改变水稻土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发掘青稞的优异种质资源,考察了来自西藏各地区100份青稞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以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低,株高、千粒重、穗长的变异系数中等,单穗粒重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100份青稞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共2份材料,其特点是株高较高,千粒重较高,穗长中等,单穗粒重较高,全生育期中熟的品种(系);第Ⅱ类共11份材料,植株矮小,千粒重中等,穗长最小,单穗粒重最小,全生育期较早的品种(系),第Ⅲ类中的87份品种(系)大多是株高中等,千粒重较小,单穗粒重中等,穗长最高,全生育期最晚的品种(系)。西藏地区青稞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千粒重偏低等特点,可为今后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