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旨在探究鸭LXRα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表达调控机制,本试验以pEGFP-N3为载体,构建携带HIS标签的LXRα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将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鸭原代肝细胞及PC3细胞,使用鸭HIS标签试剂盒测定LXRα基因在肝细胞及PC3细胞中的过表达量,分析该基因分别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各脂质指标含量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对鸭肝细胞及PC3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显示,LXRα基因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揭示了LXRα基因过表达对TG和HDL的合成代谢有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对TC和LDL具有反向调控作用,且在这两种类型的细胞中调控机制相似。这一研究结果将对今后深入研究LXRα基因在脂质代谢网络通路中的作用及解决鸭体脂肪过度沉积等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鸭SCD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遗传效应,揭示鸭SCD1基因启动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今后开展畜禽SCD1基因研究及遗传标记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基因组DNA池,利用PCR-RFLP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鸭SCD1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情况,采用MegAlign寻找SNP位点,通过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预测SNP位点对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转录因子的影响,并以SPSS 19.0分析启动子酶切位点变异对父母代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遗传效应.[结果]从樱桃谷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共检测到11个SNPs位点.其中,g.952323C>A和g.952661A>G位点突变分别致使原有转录因子D1和Sp1消失;g.952702A>G位点突变则产生新的转录因子TEC1;g.952591T>C、g.952868A>T、g.952869T>G、g.952971G>C和g.953301T>C突变区域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也未产生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952873T>G和g.954401T>C位点突变未引起转录因子改变;g.954239C>T位点突变导致原有转录因子Sp1、Sp1、Tra-1和AP-2α改变为Sp1、Tra-1、ETF和Sp1.通过PCR-Bgl II-RFLP和直接测序比对分析,发现g.952868A>T和g.952869T>G双碱基突变造成原始序列AGT952868G952869CT突变成AGA952868T952869CT,而产生新的Bgl II酶切位点,共产生3种基因型:CC(2268 bp)、CD(2268+1659+609 bp)和DD(1659+609 bp),2个等位基因(C和D).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为0.710和0.80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458和0.265,属中度多态位点;卡方(χ2)检验结果表明,Bgl II酶切位点突变所产生的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χ2>χ20.01,P<0.01).Bgl II酶切位点变异与父母代樱桃谷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以DD基因型樱桃谷鸭的血清生化指标略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结论]樱桃谷鸭SCD1基因启动子g.952260~g.954527区域共筛查到11个SNPs位点,其中g.952868A>T和g.952869T>G位点变异产生新的Bgl II酶切位点,且该酶切位点变异可能对鸭血清生化指标有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3.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主要通过调控脂肪生成基因和脂肪分解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畜禽机体脂质的动态平衡。为了探明亚油酸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肉鸭脂质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1(sterol regulatory elemement binding protein 1,SREBP1)基因表达的影响,设置基础饲粮组、基础饲粮+4%亚油酸组、基础饲粮+4%EPA 3个处理饲喂樱桃谷母鸭,4、6、8和10周龄检测SREBP1mRNA表达丰度和脂质含量,分析其表达与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亚油酸和EPA可引起胸肌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明显升高,说明2种脂肪酸对脂肪酸组成和脂质有影响,且亚油酸的影响效果强于二十碳五烯酸;引起SREBP1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表明2种脂肪酸对SREBP1基因的转录具有抑制作用;SREBP1基因表达与腹脂、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acids,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E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SREBP1表达对脂质沉积有正向效应。综合结果揭示亚油酸和二十碳五烯酸与SREBP1基因互作调控肉鸭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4.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Co A desaturase 1,SCD1)是肝细胞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限速酶,对机体脂肪酸的组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探究鸭(Anas platyrhynchos)SCD1基因对其脂肪沉积的遗传调控机制,本实验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肝脏分离培养法分离21日鸭胚原代肝细胞并进行培养,构建携带HIS标签的p EGFP-N3-SCD1真核过表达载体,转染鸭胚原代肝细胞,利用HIS标签检测试剂盒测定SCD1基因在鸭胚原代肝细胞中的过表达量,探讨其过表达对鸭原代肝细胞脂质指标的效应。实验结果显示肝细胞初分离效果良好,细胞培养至96 h基本贴满培养板,p EGFP-N3-SCD1重组质粒在肝细胞中能稳定过表达并发出绿色荧光,SCD1基因的过表达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则不相关(P0.05)。结果表明:Ⅳ型胶原酶消化肝脏提取法能成功分离培养鸭原代肝细胞,p EGFP-N3-SCD1重组质粒转染效果良好,SCD1基因过表达对鸭原代肝细胞的脂质代谢具有调控作用,这对今后进一步研究SCD1对肉鸭脂肪沉积的遗传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