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界上有10亿人正在受到荒漠化问题的困扰,全球1/4的土地有干透的危险,非洲地区更为严重,有2/3的地区为沙漠或干旱地区,如尼日尔的沙漠面积已经占该国总面积的90%以上,这是一个典型实例,表明沙漠化必然导致荒漠化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2.
酶制剂在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酶制剂工业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发展,它的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在食品、化工、轻工及医药卫生等领域应用较为普遍;而且在农牧业方面也得到应用。如饲料中添加酶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这是饲料工业的发展方向;奶业及乳品业所含乳糖的酶降解则是发展乳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已批准用于饲料加工的酶制剂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乳糖酶、植酸酶等12种酶制剂,一些复合酶制剂还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由于生物酶是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农牧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效价高的植酸酶及其应用潜力植酸酶(phytase)是酶制剂…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生物农业工厂化前景中国科学院康冰,罗明典所谓生物农业工厂化是指农业也能像工业那样,有计划、有规模地进行生产,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具有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等特点。由于生物农业完全实现了工厂化,所以不占或少占耕地就能按照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业微生物与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明典 《世界农业》1996,(10):18-19
农业微生物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罗明典所谓“可持续农业”是指控制农业病虫害破坏程度、提高作物生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改良农业环境以及采用新式农具等方面内容;实际上它与生态农业密切相关。本文仅涉及农业病虫害控制与提高作物生命力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国外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典 《世界农业》1991,(2):26-28,15
1.美国 十几年来,美国政府为发展生物技术加大投资强度以支持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在医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生物技术,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发展迅速,成果累累,总体上说,美国居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对手是日本。 1982年美国孟山都公司把来自是细菌的抗药(指氨甲喋呤,卡那霉素)基因通过Ti-质体转入向日葵、烟草、胡萝卜中,并获得表达,这是第一批“工程植株”。  相似文献   
6.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一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罗明典微生物农业有白色农业之称,这里不是指以发展畜牧业的“乳品业”,而其实际含义乃是以微生物为主体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并要求生产环境洁净;保证优势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而它与主体传统“绿色农业”和未来所发...  相似文献   
8.
9.
稻谷生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罗明典三、微生物是有效消化农业废弃物、索取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垃圾及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是当代社会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重大的环保研究课题。关键在于建立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产业,可充分发挥生物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