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穗型水稻存在严重的结实率较低和不稳定的问题,从水稻穗部结构探讨大穗型水稻品种结实差异,有利于揭示大穗型水稻结实障碍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大穗型品种及部分已稳定遗传的大穗型材料共32份,调查其在大田条件下的穗部结构、结实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穗籼型或籼-籼(粳)组合水稻的结实率总体上主要取决于其2次枝梗的结实率.根据各品种1次枝梗数与2次枝梗数的比值(BI)和结实率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3类:第Ⅰ类BI=0.18~0.40,结实率≧85%,可定义为2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Ⅱ类BI=0.18~0.36,结实率≦83%,定义为2次枝梗低结实率型;第Ⅲ类仅有BL006,BI=1.15,结实率为92%,定义为1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Ⅰ类和第Ⅲ类在结实性能上具有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2.
适宜水稻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粉萌发率是检测花粉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实践中还缺少便捷、可靠的水稻花粉萌发率测定方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液体培养基对相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155g/L蔗糖+20mg/L H3BO3+40mg/L CaCl2+5 mg/L VB1相配合的培养基较适合两系杂交中稻两优818花粉的萌发,萌发率最高可达63.78%。此外,该培养方法具有培养条件要求不高、发芽结果稳定性好、培养基分布均匀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立丰灵在江汉平原防止超级杂交稻倒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选取江汉平原9个代表性县市共12块超级杂交稻中稻田,于水稻拔节期喷施立丰灵,考查了水稻基部第一、二节间的粗度和长度变化。结果表明,喷施立丰灵后,11块试验田的稻株第一、二节间显著增粗与缩短,占总试验点的92%,说明立丰灵在江汉平原各县市不同生态条件下防止超级杂交稻倒伏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优马归甲对水稻高温下结实率降低的减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频繁和不断加重的高温危害日益成为我国长江流域中稻生产的一大威胁,探讨高温发生时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是水稻高温预防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2].发生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开花期间的高温危害,通过多方面机制影响水稻正常授粉,导致结实失败和结实率的大幅度降低.高温危害典型表现在早期影响水稻雄性器官的正常分化发育和花粉粒的健康成熟,并进而从保障足量高质量花粉和驱动花药开裂、散粉等后期功能过程影响结实.高温危害在生理上可能表现为一种活性氧介导的细胞膜和酶降解反应[3-5].生产上能否通过在水稻花器官形成前期施用外源活性物质,调节、诱导水稻生理状况,达到抵抗和减轻高温危害程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6-8].世界上仅有极有限试验报道少数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有效降低水稻高温危害的例子[6].李文彬等[9]报道,硅对调节水稻在高温下开花和授粉效果明显.本研究采用上海优马公司一种含有有机硅和钾的新型制剂"优马归甲",通过叶面喷施,探讨其对水稻温度逆境危害的减轻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水稻品种(立香85、象牙香占、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基施锌肥研究不同施锌量[0 kg/hm2(CK)、7.5 kg/hm2(Zn1)、15 kg/hm2(Zn2)、30 kg/hm2(Zn3)]下水稻产量、品质的变化,为江汉平原优质稻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Zn2处理最高,Zn1处理次之。立香85、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产量最高;象牙香占以Zn1处理产量最高,Zn2处理次之。施锌处理产量较CK增加了8.1%~28.8%。施锌对稻米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整体以Zn1和Zn2处理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不同施锌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其中,立香85以Zn1处理最高,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最高,象牙香占和合两优927以Zn3处理最高。对于淀粉RVA谱特征值,立香85、象牙香占、昌两优8号均以Zn1处理崩解值最高;消减值表现为立香85和合两优927...  相似文献   
6.
两湖平原罕见早稻结实障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我国长江中游两湖平原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早稻结实障碍.为查清受害程度和原因.对该地区典型田块、典型品种的受害状况和气象条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早稻受害严重,不同田块的结实率为20%-70%.以40%-60%居多.估计全域早稻受害面积达13万hm~2,产量损失达30.1万t.对灾害发生期间的气象资料调查表明,两湖平原典型地区在5月23-29日均出现了日平均气温低于18℃的连续低温阴雨过程的所谓"五月寒"天气,而这一过程与受害早稻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基本重叠.结合田间受害分布和穗部植物学特征,综合判定此次早稻结实障碍.系该地区5月下旬发生的"五月寒"天气对早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形成的冷害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热带地区水稻非结构性物质的积累及其再转移特性,深入了解热带地区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以种植于海南的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抽穗期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含量及其抽穗后0~14d在遮光条件下向穗部再转移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为314.7~553.85 g/m2,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杂交稻大于常规稻,杂交稻中籼型大于粳型;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再转移速度为9.45~21.75 g/(d·m2),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籼型杂交稻大于粳型杂交稻和常规稻;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含量为44.51%~51.48%,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并且非结构性物质含量对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效应;茎叶部非结构性物质积累量和含量较高的品种具有稳产和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