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了解决传统杀青桶静止不动,光靠搅拌杆的转动无法使得茶叶第一时间完全分散开来,导致茶叶的杀青受热不均匀,杀青质量较低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可变速的茶叶加工所用的蒸汽杀青装置,主要结构包括机架、杀青桶、蒸汽输入机构、驱动机构;机架上有水平设置的杀青桶,杀青桶的侧壁上设有茶叶进出口,杀青桶内设有蒸汽输入机构,杀青桶的一端设有驱动杀青桶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含有两组同轴设置的不完全齿轮,杀青桶靠近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不完全齿轮之间通过转动轴相连。仿真结果表明:课题组提出的可变速蒸汽杀青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变速滑轮组、从动齿轮的设置,可实现杀青桶的变速转动,使茶叶在杀青桶内完成不规则运动,不会在杀青桶内堆积,增加了茶叶与高温蒸汽完全接触的时间,进而提升了茶叶的杀青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土壤腐解微食物网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土壤可持续培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南方红壤长期施肥田间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腐解微食物网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对长期化肥有机替代的响应,并通过共现网络分析方法评价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土壤腐解微食物网生态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长期化肥有机替代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整体微食物网的物种群落组成,并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及整体微食物网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功能群生态网络的平均度、平均聚类系数、连通性和模块化程度等绝大多数拓扑参数均表现为化肥有机替代处理下较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有机替代处理各功能群生态网络的鲁棒性较高,细菌、原生动物、线虫和整体微食物网生态网络的脆弱性较低。【结论】长期化肥有机替代提高了南方红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及整体微食物网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提升了微食物网的生态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对土壤生态功能有着潜在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4.
电子鼻技术对普洱熟茶香气判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0个不同贮藏年份(2006-2015年)普洱熟茶的香气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鼻Winmuster软件自带的模型识别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对不同年份普洱熟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的香气进行分析和识别.结果表明:10个传感器中,W1W(对硫化物敏感),W2W(对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敏感)、W1S(对甲烷敏感)和W2S(对乙醇敏感)对干茶香气灵敏度较高;W1W,W2W,W1S,W5S(对氮氧化合物敏感)对茶汤和叶底香气灵敏度较高,对普洱熟茶香气测定的贡献率较大;PCA和LDA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贮藏年份普洱熟茶干茶、茶汤和叶底的香气,且年份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Loadings结果分析显示:传感器中W1S,W1W,W2W和W2S在普洱熟茶香气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表明普洱熟茶储藏期间其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甲烷、部分芳香型化合物和乙醇类物质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在普洱茶香气的检测领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判别以及年份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