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桂北尾叶按三代连栽连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0项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筛选出尾叶按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对土壤肥力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三代尾叶按人工林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标比第一、第二代林土壤显著降低,其中第三代林土壤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第一代林、第二代林。基于主成分分析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钙和有效锌含量,建成反映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最小数据集。评价发现,三代连栽尾叶按人工林土壤肥力为第二代(0.785)第一代(0.642)第三代林(0.566),土壤肥力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尾叶按连栽两代之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退化。因此,建议在第二代林采伐后要及时补充因连栽下降的元素,以达到桉树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西藏沙化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沙化调查数据,掌握西藏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其演变状况,剖析其主要变化原因,为青藏高原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西藏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状况稳定向好,主要得益于近60年来全区暖湿化气候条件,以及“一江两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持续推进;但西藏沙化土地仍不稳定,局部仍在扩展,且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大、程度重;同时提出了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方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