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江苏省2004-2014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进一步探索制约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因素。研究表明:(1) 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波动中逐步提高,承载力水平从2004年的0.829 0上升到2014年的0.967 8,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由较弱承载力等级(Ⅱ)提高到较高承载力等级(Ⅳ);(2) 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承载力呈稳定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由2004年的0.682 7上升到2014年的0.993 1,而资源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承载力指数变化于0.687 3~0.936 6,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整体提高;(3) 经济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是制约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耕地面积是最重要的障碍因素。以上研究可为促进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农田植被净碳汇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科学地开展区域农田植被净碳汇及其时空格局研究,对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达到农田生态系统减源增汇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2000—2015年农作物产量、农田投入等相关统计数据估算江苏省农田植被净碳汇,综合运用重心移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苏北及苏中地区农田植被净碳汇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苏南地区总体呈下降趋势;江苏省各市农田植被净碳汇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江苏省农田植被净碳汇重心基本分布在江苏省宝应县境内,呈多次振荡式向西北方向迁移;(3)江苏省农田植被净碳汇表现为"北热南冷"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农田植被净碳汇水平明显高于沿江地区。总体而言,江苏省农田植被表现为较强的碳汇功能,苏北和苏中地区是未来江苏省农田植被净碳汇的主要潜力区,应根据地区差异,通过制定差别化的农业管理措施发挥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的生态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2000—2015年南京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测算并进行时序变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南京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南京耕地利用集约度持续上升;各投入要素中,农业机械集约度快速增长,劳动力、农用化肥和农药集约度呈下降趋势;各影响因素中,耕地利用集约度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耦合度最强。  相似文献   
4.
翁翎燕  苏建莹  张芳怡  陈东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46-6947,6958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广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数不断提高,但集约利用水平偏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加强,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大对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投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