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套花生施底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证明麦套花生施用底肥,是使花生增产的一项新技术。1986—1990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00.59万亩,平均亩增产花生果46.8公斤。在1983—1984年,对麦套花生田增施底肥试验研究的基本上,1985—1989年,又在兰考、杞县、开封、通许、尉氏等县采取小面积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进行花生施底肥试验,共32个点次,92.4亩,每亩底施农家肥500—2000公斤。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施底肥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增产幅度的大小与底肥量呈正相关,比不施底肥的  相似文献   
2.
<正> 花生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近几年已发展到百万亩。过去由于品种不对路,管理跟不上等原因,花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最低而不稳,一般亩产五、六十公斤。为了尽快提高花生产量,我市从1980年引进豫花一号花生品种,并进行试验和示范。各地试种结果,该品种均表现高产、优质和出油率高等优点。198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利用,五年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试验与示范概况据试验,豫花一号地膜覆盖栽培,亩产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市在麦套花生生产上,存在着种薄地,不施肥和粗种粗管等问题,致使麦套花生面积不大,产量低而不稳。1983年,我市农技站主持各县协作攻关,在扩大麦套花生面积和花生种植向良田肥地新区转移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由原来的24方亩,扩大到1985年的65万亩,平均单产138.3公斤,比全市花生平均单产110.5公斤增产27.8公斤,增产25.16%;1986年推广72万亩,平均单产11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4.
5.
麦套花生施底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麦套花生施用底肥增产,这项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应用24.6万亩。试验证明,一般亩增产花生果50公斤左右。为了进一步证明花生施底肥的增产效应,1989年在兰考基点进行了试验。试验设在翟忠正麦套花生责任田里,青沙壤土,中下等肥力,没有水浇条件。供试品种豫花一号,5月20日套种于麦田。底肥设4个处理.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公斤;每亩底施农家肥1000公斤,每亩底施农家肥500公斤;以不施底肥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为0.1亩,总面积为1.6亩,结合麦田管理将底肥于2月麦苗返青期施入准备套种花生的麦垄行间。麦套花生播种后,进行一般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麦垅套播花生面积越来越大。麦垅花生,由于受麦棵的影响,不便整地施肥,只好在麦收后结合深锄灭茬,追施一些农家肥或化肥,对花生的产量影响很大。其实,只要措施得力,方法对头,麦垅花生同样能够施底肥。底肥也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以磷钾肥为主,氮素化肥为辅;氮、磷钾混施,才能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农家肥以腐熟的堆厩肥、猪羊粪和人粪  相似文献   
7.
8.
历年我区晚茬油菜(晚移栽和晚直播)面积约占80—90%,晚茬油菜冬前菜苗素质差,抗寒保苗能力弱,“春发一根香,头顶一枝花,”单株生产力低,一般亩产只有几十斤。据我站1982年11月10日在新郑县梨河公社调查,晚移栽的油菜,一般根颈粗0.35—0.4厘米,有叶4.2片,最大叶20×6厘米(长×宽),苗高22厘米,苗瘦弱,还有一部分苗  相似文献   
9.
芝麻耐渍性较差,但在其生长季节中往往多雨,如果排水不良容易受涝害和渍害,造成死棵减产。涝害与渍害死棵的原因芝麻涝害与渍害死棵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孔隙度被水淹没而形成缺氧环境,根系失  相似文献   
10.
本地区油菜主要产区分布在新郑、杞县、通许、密县等地。但由于对甘蓝型油菜种植时间短,没有一套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加之油菜生产多处于两熟制中,耕作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我区油菜废弃面积大,而且产量低而不稳。为了保住面积,提高单产,迅速发展本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