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T 型(T.timopheevi)小麦胞质雄性不育是国际上发现的第一个可以用于杂种小麦研究的较好不育类型。T 型胞质杂种小麦的产量、千粒重、穗长、小穗数、分蘖力、抗旱性、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较普遍的表现出杂种优势;国内外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目前配制的杂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含量)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装液量、发酵温度、接种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黄豆饼粉1.00%、MgSO_40.15%、Na_2HPO_40.10%、NaH_2PO_40.10%;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6 h、装液量100 mL(250 mL)、发酵温度37℃、摇瓶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抑菌圈面积提高50.25%。  相似文献   
3.
4.
对六十四个具有 T·timopheevi 细胞质杂交组合杂种 F_1的优势指数、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相对优势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杂种 F_1性状,完全显性和部分显性的表现程度。以简单相关与回归,明确杂种 F_1亲子间关系,从而看出高产组合的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和主穗结实粒数三个主要因素间的互补关系,为进一步选配高产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J-4菌株胞外产抑菌物质的性质,试验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考察硫酸铵盐析、透析处理、水浴处理、缓冲液pH值、蛋白酶、变性剂、离子种类等对该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J-4菌株胞外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被8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该抑菌物质的分子质量在8.0 ku以上;100℃水浴60 min,该抑菌物质仍有较高抑菌活性;在pH值为2.0~8.0范围内均有较高活性;抑菌物质分子结构中含有可被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酶解的肽键;抑菌物质的活性可被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高浓度的CaCl_2增强。说明枯草芽孢杆菌J-4菌株胞外产生的抑菌物质为抗菌蛋白类物质,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热稳定性好,耐受鸡消化道pH值为4.0~7.0环境和消化酶,在养鸡业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种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等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和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两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间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和-2.1%~5.3%.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殊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两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两个CHA杂种小麦、三个亲本(其中两个为对照品种)共七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种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明确了春性杂种小麦适宜的密度范围,为合理利用杂种小麦的优势效应,采取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是本世纪农业科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随着杂种小麦向农业生产和商品市场的不断推进,人们意识到:只有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杂种小麦才有生存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1988~1991连续四年在黑龙江省对小麦K、Ven型不育系的回交转育,打破了黑龙江省春麦区只有“T”型胞质不育的局面.实现了新“三系”配套,开拓了小麦杂种优势“多胞质”利用的前景;经测恢表明:黑龙江春麦对新型不育系一般都有恢复能力,但品种间有差异,初测恢复度变化在52%~93%之间。说明K、Ven型新不育系具有恢复源广的特点。新“三系”的配套、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BAU-2对供试各品种(系)均有诱导雄性不育效果,不育率>95%;用0.2%,0.3%浓度的 BAU-2在小麦花粉的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喷施效果最佳,人工饱合授粉结实率为53.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47.8%;喷药后,小麦抽穗推迟2~4天,株高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交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2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且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2.1%~5.3%之间。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珠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2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2个化学杂交剂制成的CHA杂交小麦,3个亲本(其中2个为对照品种)共7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交优势的影响,明确了春性杂交小麦适宜的密度范围,为合理利用杂交小麦的优势效应采取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