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水和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化的不断加剧,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备受关注,近年来预测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全球背景下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降水量、强度、时间分布和频度以及氮沉降量、频度和形态的变化,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最终影响生态系统水平的碳循环。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生态系统水平碳循环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应采用多因子的实验,才能够更好的研究未来全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变化的不断加剧,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备受关注,近年来预测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全球背景下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降水量、强度、时间分布和频度以及氮沉降量、频度和形态的变化,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最终影响生态系统水平的碳循环。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生态系统水平碳循环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应采用多因子的实验,才能够更好的研究未来全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翟鹏辉  李晔  李正山 《森林工程》2015,(1):26-29,131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汗马保护区,通过两年,91条276 km样线,5910个样方,40套监测设备及12块固定样地的科考调查,统计出保护区内共有野生植物620种,隶属于110科296属;大型真菌179种,隶属于29科72属;陆栖脊椎动物293种,其中鸟类16目44科204种,兽类6目16科51种,鱼类6目9科28种,两栖爬行类4目7科10种。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其所表现出来的完整性、代表性、多样性、自然性、适宜性、稀有性和脆弱性,都使得其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乃至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研究主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及被污染土壤修复进行了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有自然输入和人为输入。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动物、植物甚至人类的生存产生深远影响。为减轻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搜集2000~2020年国内外有关氮磷添加对天然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73篇文献资料的1 960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天然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以及氮添加、磷添加和氮磷添加下天然草地土壤化学性质效应值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氮、磷和氮磷同时添加的条件下,土...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肥对草田轮作系统作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试验站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轮作系统,开展增水(适量补水)和施肥(N 225 kg·hm-2和P2O5 150 kg·hm-2)处理的控制试验,动态监测冬小麦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增水处理下,2018年冬小麦生物量提高41.0%(P<0.001),但在2017年不显著;施肥处理下,2017年和2018年冬小麦生物量分别提高62.0%和50.4%(P<0.001)。本研究显示增水和施肥通过调控土壤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来改变冬小麦对碳的积累,从而影响冬小麦生物量;冬小麦返青后,随着时间的推进施肥作用减弱。本研究结果说明将紫花苜蓿引入冬小麦的轮作系统有减肥增效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由酶的催化作用才能完成.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酶的来源、分类及动态变化,同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自然保护区蝶类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红眼蝶属(Erebia Dalman)一新记录种:珠红眼蝶(Erebia embla(Thunberg,1791))。对该种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成虫、外生殖器图片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将苜蓿引入小麦的作物体系形成草田轮作系统,以缓解过量化肥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控制实验,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已经建立3年的紫花苜蓿实验平台,翻耕后种植冬小麦,进行增水和施肥处理,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在2017年(10月29日-12月2日),即冬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初期,增水和施肥仅提高叶绿素含量2.7%和8.2%;2018年(3月14日-6月4日),即冬小麦从越冬期末期至成熟期,增水提高光合速率20.3%、气孔导度43.8%、蒸腾速率31.4%和叶绿素含量2.3%,但降低叶面饱和蒸气压差6.5%;施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2.0%,但降低气孔导度8.2%。在冬小麦的整个生长季,增水和施肥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增水和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水和施肥的作用减弱;增水提高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但施肥作用不显著,说明将苜蓿引入小麦的作物体系形成草田轮作系统,小麦可以利用苜蓿固定的氮源,降低肥料的施用,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未来草田轮作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进行春季增雪、夏季增雨和施氮处理,通过监测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的光响应曲线,以期探讨降水和氮沉降对半干旱草地叶片碳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增雨(100 mm)分别提高了羊草和大针茅最大光合速率,提高了气孔导度和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温度;但春季增雪(25 mm雪水当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施氮(10 g· m-2)显著提高了羊草叶绿素含量,但对以上各指标影响均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增水和施氮对关键物种叶片碳交换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叶片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微环境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