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1.
耿金才 《草业与畜牧》2008,(2):52-53,56
根据陕北、渭北自然优势,就人工种草解决牲畜饲草来源、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展开论述,并提出今后陕北、渭北大力实施人工种草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于2010年在本氏针茅温性草原进行不同载畜率植物净生长量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本氏针茅草原不同载畜率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K、A、B、C、D区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E、F区(P〈0.05),表现为欠补偿性生长;主要植物种群的净生长量在不同放牧处理间存在差异,从而表现不同的补偿性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陕北苜蓿为对照,对引进国外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及营养成分等品质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物候期无明显差异;通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得利、皇冠干草产量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同期各试验品种粗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按照豆科牧草干草质量分级标准,粗蛋白质19.0%为特级,试验品种有8个为特级;经过综合评价表现良好的品种是三得利和皇冠,可在我省及毗邻省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苜蓿种植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榆林片沙覆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的最优氮磷钾肥料组合,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设置15组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分析了生物学与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第二茬株高较第一茬显著提高26%~45%(P <0.05);第二茬茎叶比较第一茬显著提高1~2.03倍(P <0.05);第二茬干重(DM)较第一茬显著提高19%~96%(P <0.05);第二茬的水分(AW)含量较第一茬无显著变化(P> 0.05);第二茬的粗蛋白质(CP)含量较第一茬显著降低15%~17%(P <0.05);第二茬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较第一茬显著增加0.08%~17%(P <0.05);第二茬的酸性洗涤纤维(ADF)较第一茬显著提高12%~13%(P <0.05);第二茬的粗灰分(ASH)和粗脂肪(EE)较第一茬均显著降低0.04%(P <0.05);第二茬的相对饲用价值(RFV)较第一茬显著降低11%~21%(P <0.05);第二茬的消化性干物质(DDM)较第一茬无显著变化(P> 0.05);第二茬...  相似文献   
5.
结合陕西省延安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优质豆科牧草——"金皇后"繁育基地,是顺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概述了金皇后良种引进与繁育基地建设的背景及基地建设的意义,并介绍了紫花苜蓿"金皇后"的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陕西草地资源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履行依法治草、实施政策引导、完善家庭承包、推行科学利用、坚持防灾减灾、依靠科技兴草等6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井场上挖部分常常形成裸崖及断壁,一般很难恢复植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体坍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就油矿井场、道路裸崖及断壁的种草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井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保定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Baoding’)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接种根瘤菌处理并确认结瘤固氮(activated-nodules,AN)和不接种根瘤菌处理(non-nodules,NN)。将生长120 d的植株放在-6℃培养箱低温胁迫12 h。通过测定叶片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势、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VC、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等10个指标,研究根瘤共生对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根瘤菌苜蓿相比,低温胁迫导致根瘤固氮苜蓿较轻的细胞膜损伤和氧化损伤,并且根瘤固氮苜蓿在低温胁迫中叶绿素破坏较不接种根瘤菌苜蓿缓慢,说明根瘤与紫花苜蓿共生可以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地环境下敖汉苜蓿、甘农3号和甘农4号等20个品种紫花苜蓿根系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其合理选用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20个紫花苜蓿的根系总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长、根系总体积及根系总生物量等指标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其根系结构的综合表现。【结果】不同品种的根颈直径、根颈分枝数、根芽数和侧根数分别为3.68~11.63 mm、2.00~5.00条、4.00~12.00条和3.67~25.33条,分别为DS310FY、DS310FY、大银河和皇后最大或最多,MF4020、三得利/中苜1号、WL354HQ和中苜2号最小或最少;总生物量为7.22~55.23 g/m2,DS310FY最大,甘农3号最小,其中,MF4020、康赛、擎天柱、甘农3号、WL343HQ、WL354HQ、三得利、中苜1号、中苜2号、皇后和陕北苜蓿11个品种在30~40 cm土层无根系分布;根系总体积为2.33~22.67 cm3,敖汉苜蓿最大,MF4020最小;各土层根系平均直径为0.56~8.01 mm,皇后最大,阿迪娜最小;不同品种总根长为403.4~2978.8 cm,DS310FY最长,中苜2号最短;根系总表面积为127.8~725.0 cm2,DS310FY最大,MF4020最小;2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根系综合表现居前的3个品种分别为DS310FY、甘农4号和皇后。【结论】DS310FY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颈直径、根颈分枝数最大或最多,其根系在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结构最好,甘农4号在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结构仅次于DS310FY,但其在30~40 cm土层中根直径、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最大或最长,2个品种均可应用于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地种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