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高海拔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高海拔山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研究结果表明:奥玉3101和成单30丰产性最好,产量在10 500 kg/hm2左右,登海3838、蜀玉15号、登海3339、YH-10、登海3632丰产性相对较好,产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在该区也属于高产品种,三北6号、筑黄1号也可继续试种,蜀玉18号由于感大斑病较严重,应淘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高寒山区食用菌栽培效益的阐述,反映了在贵州高寒山区栽培食用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食用菌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发展对策及措施为:要拓展资金来源,增强农民合作与参与意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现代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示范作用,使之成为毕节市食用菌设施栽培的示范点和技术培训点,为推广和普及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区试玉米品种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筛选,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C组11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等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GC3、GC2、GC5、GC1综合表现最好,可进入进一步的试验筛选;主成分分析法与传统分析法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对2009-2018年贵州省审定的15个粳稻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表型特征分析,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粳稻品种产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始终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子,要提高贵州粳稻育种产量水平,在性状选择上应注重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者协调,株高和生育期选择要求适中,选育多穗型品种应适当注重提高穗粒数和粒重,选育大穗型品种应考虑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以保证足够有效穗数和较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贵州高寒山区玉米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包括品种配套、肥料配套、管理措施配套、耕作制度配套等方面内容,以为毕节地区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贵州高寒山区特指贵州省贵阳、毕节、安顺、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海拔1400m以上区域,是贵州粳稻主要栽培区,生产以一季中粳为主,由于受地理、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域内水稻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毕粳44是毕节市农科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优势亲本组配、定向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异地同步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贵州优质粳稻品种的选育,提升贵州优质粳稻育种水平,对贵州省近10年审定的14个粳稻品种的10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粳稻品种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品质育种上要注意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只有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才能对稻米品质有较大改善;所研究的14个品种中稻米品质没有各项指标都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这14个品种无论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都有待改良提高。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地区稻茬蚕豆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黔西北地区冬季稻田利用率,寻优稻茬蚕豆免耕栽培技术,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方法,以品种、密度、播期三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三因素对蚕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播期(极差R=177.3),其次是品种(极差R=163.5),最后是密度(极差R=134.9)。最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品种‘织金蚕豆’、密度35 cm×35 cm、播期10月28日。  相似文献   
10.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马铃薯产量与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马铃薯产量与各因子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各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只有合理密植并结合氮肥的适量施用,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通过对模型模拟优化,得到马铃薯产量≥1 700 kg/667 m2的农艺措施:种植密度5 209~5 422株/667 m2;尿素(N含量≥46.4%)28.16~32.18 kg/667 m2;过磷酸钙(P2O5含量≥12.0%)61.10~66.67 kg/667 m2;硫酸钾(K2O含量≥51.0%)28.75~33.99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