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初步探究坏死杆菌不同生长期外膜囊泡(OMVs)在形态、蛋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坏死杆菌OMV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OMVs的形态结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OMVs的蛋白组成差异,ELISA检测OMVs刺激RAW264.7细胞后TNF-α和IL-8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坏死杆菌在培养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8 h时达到峰值,随后进入稳定期和衰亡期;坏死杆菌不同生长期均可产生球形的OMVs,在坏死杆菌培养24 h时产生的OMVs中43 K OMP和白细胞毒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坏死杆菌培养12 h时产生的OMVs刺激RAW264.7细胞12 h和24 h后分泌的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因此,坏死杆菌稳定期产生的OMVs可以更好的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因子IL-8和TNF-α。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牛坏死杆菌 43K OMP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其 B 细胞表位,研究利用 Prot Param 在线软件、TMHMM 在线软件、Net Phos 软件、DNA star 软件和 I-TASSER 在线软件,分别对 43K OMP 的理化性质、跨膜区、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用 Bepipred 在线软件和 Ellipro 在线软件对其 B 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表位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43K OMP 共编码 377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42.927×103,理论等电点为 8.74,该蛋白在 1-20aa 处存在信号肽区域,无跨膜区,包括 34 个磷酸化位点,具有 10 个构象 B 细胞表位,多个线性 B 细胞表位,合成的 4 表位肽经 ELISA 验证显示反应性良好。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出 43K OMP 的性质及结构,预测出其具有多个 B 细胞表位,为该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牛坏死杆菌外膜蛋白43K OMP的免疫原性,试验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牛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进行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兔,制备牛坏死杆菌43K OMP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对基因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后,针对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优化合成该基因序列,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及镍柱进行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大小约为59 ku。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牛坏死杆菌43K OMP多克隆抗体与43K OMP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研究成功制备了牛坏死杆菌43K OMP多克隆抗体,为以43K OMP蛋白为基础的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牛坏死杆菌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本研究将牛坏死杆菌A25株以MOI 10感染RAW264.7细胞作为实验组,以未感染的RAW264.7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感染后1 h、2 h、4 h收集细胞,采用Ed U和MDC染色法观察细胞荧光,并计算各组细胞增殖率及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Ed U染色法观察可见,各实验组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的量逐渐减少,对照细胞绿色荧光的量基本无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感染组细胞增殖率均极显著降低(P<0.05);MDC染色法观察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感染组细胞中的绿色荧光逐渐增强,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增多(P<0.01)。上述结果表明,牛坏死杆菌感染RAW264.7细胞后抑制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该细胞发生自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中自噬基因Beclin-1和P6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及自噬蛋白LC3和P62的相对表达水平。RT-q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牛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的43 ku外膜蛋白(43K OMP)在其黏附细胞中的作用,本研究将重组43K OMP蛋白和天然43K OMP蛋白与鼠乳腺上皮细胞共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牛坏死杆菌43K OMP对鼠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同时利用天然蛋白竞争试验和抗体抑制试验明确43K OMP是否介导牛坏死杆菌与细胞的黏附,进一步利用牛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缺失菌,评价43K OMP基因缺失对牛坏死杆菌黏附力的影响,阐明43K OMP在牛坏死杆菌黏附细胞中的作用。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天然43K OMP和重组43K OMP均能黏附于鼠乳腺上皮细胞表面,天然43K OMP与鼠乳腺上皮细胞或鼠肝细胞预孵育后,牛坏死杆菌黏附数量明显下降(P<0.05);牛坏死杆菌与43K OMP多抗或单抗预孵育后,黏附于鼠乳腺上皮细胞或鼠肝细胞的牛坏死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牛坏死杆菌A25菌株相比,基因缺失菌A25Δ43K OMP黏附宿主细胞能力极显著下降(P<0.01),黏附率分别降低了94.4%和90.4%。因此,43K OMP在牛坏死杆菌黏附细胞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深入研究其黏附机理将为揭示牛坏死杆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