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的澳洲坚果人工去雄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Renown’为母本,选择3种不同物候的小花,采用切管连被去雄法和针撕去雄法,对2种去雄方法所需时间、柱头受伤率、授粉后20天的坐果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切管连被去雄法比针撕去雄法效果好,对花被管裂开第1天的小花,前者去雄所需时间为10.0 min,柱头受伤率为11.1%,授粉后20天的坐果率为74.1%;而针撕去雄法所需时间为36.0 min,柱头受伤率为36.3%,授粉后20天的坐果率为27.8%。切管连被去雄法最佳的操作方法为选择花被管裂开第1天的小花,切开花被管基部后0.5 h去雄,去雄后48 h授粉,此方法操作简单省时,同时避免了伪杂种的产生,提高了杂交种的纯度,可显著提高澳洲坚果杂交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品种‘HAES951’为母本的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HAES951’为母本,采用9个品种的花粉授粉,获得9个全同胞家系苗木。观测各组合的坐果率、种子横径和杂交F1代苗木的株高、地径及冠幅。结果表明:组合间的坐果率和种子横径均达极显著差异(P0.01);家系内株高、地径、冠幅的变异系数范围在13.67%~30.25%,平均为20.81%。9个全同胞家系间苗木的株高、地径差异不显著,冠幅达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授粉试验及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坚果品种HAES900的授粉试验及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表明:HAES900×D4、HAES900×HAES695、HAES900×HAES900平均每个花序的最终座果率分别为0.56%、0.25%、0.12%,异花授粉的最终座果率比自花授粉的高出108%~367%,说明品种HAES900的异交亲和性好于自交亲和性;HAES900自花授粉的20个花序中,最终仅有20%的花序结实,说明品种HAES900可能具有部分自交不亲和性;澳洲坚果授粉后6h柱头上花粉大量萌发;异花授粉花柱基部的花粉管数量是自花授粉的2.5倍。  相似文献   
4.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澳洲坚果幼树的控梢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乙烯利、矮壮素、B9对澳洲坚果幼树进行控梢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澳洲坚果幼树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3和2.5g/L处理的幼树营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乙烯利对澳洲坚果幼树新梢的抽发、梢长、节间长有显著影响,1.5和2g/L处理后幼树的新梢表现出乙烯的"三重效应"。矮壮素和B9对澳洲坚果幼树新梢抽发抑制作用极显著,矮壮素1.5、2g/L处理的幼树在喷药后2个月没有抽发新梢;B9处理的幼树新梢抽发量很少,对照的新梢数是其它处理新梢数的数十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品种294、H2、900进行了保花保果措施对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品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F>F0.01),品种900、294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品种H2,其平均产量分别为7.45 kg/株、6.48 kg/株,而品种H2的平均产量为2.09 kg/株.品种294的一级果仁率极显著高于品种H2、900,其一级果仁率平均为91%,品种H2为75%,品种900为74%.保花保果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F0.01),盛花期喷施5000 mg/L的硼砂溶液和5000 mg/L尿素 5000 mg/L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3个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94分别提高152.69%和88.79%;品种H2分别提高1049.43%和88.79%;品种900分别提高130.78%和109.45%.保花保果措施对品质的影响不大且差异不显著(F<F0.05).盛花期喷施5 000mg/L的硼砂和5000 mg/L尿素 5 000 mg/L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3个品种的产量及一级果仁率,相对于其它措施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澳洲坚果多倍体的化学诱导及流式细胞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萌动种子和幼嫩顶芽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1%~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48、72(种子)或96 h(顶芽),对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形态和顶芽存活率等进行观测,并对有形态性状变异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速率减慢,发芽率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且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浓度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大多数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出现了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第一对真叶显著变小或畸形甚至缺失、茎干明显增粗、叶尖出现分叉或卷曲、根系变为须根系等性状,部分幼苗叶片显著增大或分枝显著增多。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均可导致澳洲坚果嫁接苗顶芽存活率的降低,但大多顶芽并未出现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中出现了多倍体,但均为2C+4C或2C+4C+8C的嵌合体,且多倍体诱变率在5%以下;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嫁接苗顶芽并未检测到倍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澳洲坚果花芽分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澳洲坚果的花芽分化形态学观察结果:花芽分化初期正常,小花分化是从外往内。其生殖器官属于适于异花传粉的雌雄蕊异长型;花芽分化过程中在花托中部、花被、药隔周围等均出现了大量的后含物;花序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脱落的小花;花粉囊结构正常,花粉母细胞为连续性减数分裂;四分体解体后绝大多数单核花粉粒异常,花粉囊内仅约1/9花粉粒正常发育,另有约1/9花粉粒死亡;剩余的7/9花粉粒均为残片,残片周围均环有胼胝质壁。后期花粉囊有大量中空败育的花粉粒,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澳洲坚果结实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引入澳洲坚果种质的遗传背景,以64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材,采用41个形态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1个形态性状的差异性和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欧氏距离(D)≈11.72处,41个性状聚为两组,组内各性状的欧氏距离较远,绝大多数性状间相对独立,对澳洲坚果种质的演化各具独立的意义,在澳洲坚果的分类中有较好的分辨能力。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在3.15~12.39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D≈12处可将64份种质划分为二个类群:第一类群仅包含T2 1份种质,为澳洲坚果栽培种的近缘种;第二类群包含剩下的63份种质,为澳洲坚果的栽培种。第二类群在D≈10处,可细分成3个亚类:第Ⅰ亚类包括7份种质(即695、Tet.-2、900、D4、HY、Tet.-1和广9),属于粗壳种与光壳种的杂交种;第Ⅱ亚类包括A4和A16两个品种,属于粗壳种与光壳种的杂交种,但更偏重于光壳种;第Ⅲ亚类包括其他54份种质,都是光壳种的后代。获得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体系一致;同时,获得了64份种质的形态性状聚类的亲缘关系图,其在生产种植中的品种搭配、育种中的杂交亲本选择和引种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试种油棕在西双版纳的光适应性,采用PEA-2016植物效能仪测定2个品种RY4、RY6的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结果表明,品种RY6的F0、Fm、Fv随着光强的增强平稳升高,下午16时达最高值;品种RY4则变化不规律,F0、Fm、Fv在10时、14时发生降低的现象,16时达最高值;16时后,2个品种的F0、Fm、Fv同时下降。品种RY4和RY6的Fv/F0、Fv/Fm在中午12时前基本无差异,下午14时,RY4品种出现光抑制,Fv/F0、Fv/Fm急剧降低,RY6品种则平稳升高,下午16时都达一天中最高值,之后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人工杂交子代苗木生长量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澳洲坚果植株生长量性状的传递遗传规律,以澳洲坚果10个无性系品种为材料,正反交设计,共90个杂交组合,获得90个全同胞家系苗木。并对种子横径、苗木株高、地径及冠幅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0个母本间种子横径达显著差异(P<0.05),同一母本所对应9个父本的组合间种子横径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说明种子的大小不仅仅决定于母本,而且也受父本的影响。对苗木株高、地径和冠幅的分析表明,全同胞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母本半同胞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而父本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苗木生长量受父母本的基因共同决定,但母本影响的变异分量相对较大,父本影响的变异分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