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郏县红牛主产区。 郏县红牛具有体格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坚实,肌肉丰满,役用性能好,遗传稳定,性情温顺,被毛红或紫红,适应性强的特点。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保持该品种优良性状,增大体型、提高载肉量,克服部分牛只背腰结合不良,前躯发育欠佳的缺陷,逐步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我县从1999年起,根据利木赞肉牛产肉性能高、肉质好、生长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引进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在门诊治疗中,发现不少家畜往往因误食玉米棒、红薯、萝卜或未泡开的棉菜籽饼粕,而发生机械性的食道阻塞病例。1症状家畜食道阻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牛多发生在咽后和颈部食道,马易发生于胸部食道。发生不完全食道阻塞时,液体饲料尚能咽下,可从胃中排出...  相似文献   
3.
4.
利木赞肉牛改良宝丰郏县红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利木赞牛对郏县红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岁利郏F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和性别的郏县红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利郏F1公、母牛各项指标或极显著地高于后者,表明利用利木赞肉牛对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宝丰县是地方优良畜种──河南大尾寒羊的主产区。河南大尾寒羊是毛肉兼用型地方良种,以尾大脂多而著称,并以生产优质的“寒羊毛”而驰名。大屋寒羊生长迅速,三个月断奶重可达26公斤,放牧条件下八个月平均体重达49.63公斤,日增重平均为249.87克,高者可达333克,成年羊屠宰率一般为51-62%,净肉率一般为42-55%,多胎多产,肉质嫩鲜,无膻味,八十年代曾出口科威特等国家,深受外商欢迎。河南大尾寒羊六十年代发展迅速,总数达数百万,八十年代河南大尾寒羊分布区域逐渐缩小,数量锐减,原产区的四地市,十几县市区幸存20000余只…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宝丰县是郏县红牛的主产区.长期以来,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广大农户的精心饲养培育,郏县红牛逐渐形成了一个役用兼用型地方良种黄牛.郏县红牛在1980以后发展迅速.但在1990年以后,由于农业机械化和过量超前的宰杀,郏县红牛的数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宝丰县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结合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建设,制定了郏县红牛育种方案和发展规划,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选育工作,使郏县红牛的选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郏县红牛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仔猪白痢是仔猪常见病之一,疗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甚理想,我们根据中兽医理论和该病机理,自拟仔猪“白痢散”,1990年以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治愈率达98%以上,现报告如下:1发病原因与症状  仔猪白痢是仔猪在哺乳期常见的腹泻病,常发于10~30日龄仔猪,该病多因喂养失调,猪舍潮湿、污秽或冬春气温剧变,保温不良,或母乳缺乏时,寒湿之邪乘虚而入,伤及脾胃,乳食不得运化,寒湿下注,内积胃肠而致食滞运化失调,清浊不分而致腹泻。  患猪泻下乳白或灰白,夹有乳块,粪便粘滞,部分患猪兼有呕吐,其味酸臭,肠鸣腹胀,吃乳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