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将20世纪文学中的英雄之死归结为"情绪型"和"信仰型"两类,并分析了"信仰型"的成功和缺陷以及新时期同类主题的超越,由此而阐发了英雄们"杀身成仁"的"仁"的内涵的时代变化。  相似文献   
2.
运用萨特的"自欺"理论,分析了中国文人对死亡从认识走向认同,从"自欺"走向直面的过程,同时批驳了关于古典文人死亡意识的两种错误观点,进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现代死亡意识的建立对于新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林语堂快乐哲学的关键词"醒悟"与"享受"入手,尝试揭示其实质,并就其在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得失进行论述.进而说明林氏小说常是对快乐哲学的主观演绎,因而,其中作者的声音四处可闻.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诗的死亡主题非常丰富。这是由于现代自我意识的产生导致生命悲剧意识的觉醒,以及自由意识与生存状态的冲突。书写死亡张扬了个性,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自由,但同时又表现了自我的脆弱和偏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