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河北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74-2018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进行高温热浪突变分析方法研究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趋势,邢台中部任县处于极值中心,北部坝上地区未出现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年际变化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性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1997年为突变年;高温热浪日数和频次的主周期为16 a,热浪强度的主周期为4 a和32 a。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辐射减弱和O3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TC)和遮荫网,开展了辐射减弱和O3胁迫的大田试验研究.实验设置4种处理:CK为野外大田组,T1为40%遮荫,T2为100 nL/LO3,T3为遮荫40%和100 nL/LO3的复合组.结果表明:T1和T3组冬小麦的生育期延长且推迟,T3组株高无明显变化;T2组株高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干物质重均降低,T3降幅最大;各组灌浆速率均降低,T3组降幅最大;T1和T3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穗重显著降低,T2组穗数无明显改变.由此可见,复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接近40%遮荫;粒重降低主要是因为灌浆速率的降低,灌浆时间的影响较小;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千粒重、穗数、穗重的降低,降幅最大,但小于两因子单独累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3—2018年河北省降水资料、农作物暴雨洪涝灾情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首先,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分月份的暴雨致灾强度评价模型,确定了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河北省农作物暴雨洪涝灾害损失个例库.其次,采用历史情景类比法,利用个例库构建定量评估模型,实现河北省暴雨洪涝灾害对农作物影响损失的定量损失评...  相似文献   
4.
臭氧胁迫下遮荫对孕穗期冬小麦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基于开顶式气室和遮荫网装置,设置CK(自然臭氧和太阳辐射)、T1(100nL·L-1臭氧+ 40% CK太阳辐射)、T2(100nL·L-1臭氧+ 60% CK太阳辐射)、T3(100nL·L-1臭氧+ 80% CK太阳辐射)、T4(100nL·L-1臭氧+ 100% CK太阳辐射)5个处理组,对孕穗期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chl)、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臭氧胁迫造成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增加,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减少;臭氧+遮荫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加速下降,但可缓解叶绿素含量、Car含量的下降.说明两种情况下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都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2)臭氧胁迫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明显降低、总游离氨基酸明显升高;臭氧+遮荫处理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不再增加,并随着遮荫程度的加重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继续下降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继续增加.说明植株代谢从臭氧胁迫下的碳代谢为主转为臭氧+遮荫下的氮代谢为主.(3)臭氧胁迫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升高;臭氧+遮荫处理后,叶片中MDA明显下降,CAT、POD、SOD含量均明显升高,说明高浓度臭氧环境下,叶片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清除能力,但由于不能完全清除,造成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从而加速植株衰老,太阳辐射减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臭氧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基于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遮阴和不同臭氧熏蒸水平的大田试验(不遮阴+空气,CK;不遮阴+100 nL·L-1 O3,T1;不遮阴+150 nL·L-1 O3,T2;20%遮阴+空气,T3;20%遮阴+100 nL·L-1 O3,T4;20%遮阴+150 nL·L-1 O3,T5),并采用Diving-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冬小麦(扬麦13)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的荧光参数,研究了遮阴和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灌浆期的Fv /Fm、  相似文献   
6.
7.
分析"16·7"特大暴雨特征及致灾原因。"16·7"特大暴雨降雨量为河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多,暴雨覆盖范围刷新历史记录,日降雨量突破7月极值,降雨多集中在太行山区,且小时雨强大,持续时间长。共造成全省1 04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574.57亿元,从受灾行业来看,基础设施损失最为严重;从受灾区域看,中南部太行山区最重,尤以石家庄、邢台和邯郸3市最为严重。造成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山区部分地区达到百年一遇;太行山海拔落差大,地形因素导致易发山洪,是致灾的次要因素;多种灾害性天气并发,太行山区暴雨伴随强风,沿海大风引发风暴潮,加重灾害发生;不科学的人类活动,占据行洪河道,也是灾害扩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太阳辐射减弱和臭氧(O3)浓度增加单因子及复合作用条件下对大豆荧光特性与产量的影响,为应对两因素对我国农作物的不利影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八月黄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大田开顶式气室(OTC)进行太阳辐射减弱和O3浓度增加单因子及其复合条件下对大豆荧光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CK(不通O3、不作辐射减弱处理)、T1(不通O3,辐射减弱20%)、T2(100nL/LO3处理)、T3(100nL/LO3和辐射减弱20%复合处理)。【结果】相对于CK,T1、T2、T3处理条件下大豆的Pm、Ik、Yield、qP显著下降;L(PFD)、NPQ、Y(NPQ)、(1-qP)/NPQ显著增大;T1、T2、T3处理对快速光响应曲线的初始斜率(α)没有明显影响;T1处理对Fv/Fm值无明显影响,T2、T3处理的Fv/Fm。值显著下降;T1处理的Y(NO)值显著增大,T2处理的Y(NO)值显著减小,而T3处理没有显著改变Y(NO)值。相对于CK,T1、T2、T3处理条件下大豆的固氮能力、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降低,且呈T1〈T2〈T3的趋势。【结论】太阳辐射减弱和O3浓度增加复合条件下相对于单因子胁迫具有更明显的胁迫效应,但复合效应小于单因子胁迫效应的简单累加。太阳辐射减弱和O3浓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光合作用,造成大豆减产。  相似文献   
9.
玉杨木属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枝叶娟秀细致,树姿美丽,秋叶变红,蒴果累累,成熟后开裂并露出桔红色假种皮,甚是好看;枝、叶、茎、皮、根系等均可当药用,具有止痛、解毒等功效;而且对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较强。为大量培育玉杨木,笔者从种子采集、筛选贮藏、催芽处理、选择苗圃地、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供生产者们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