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阶层抽样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作了简化。简化后的模型计算简单,便于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山楂叶螨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对山楂叶螨种群密度估计、不同密度下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技术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楂叶螨种群密度可依m=1.7677(P_0~(0.5657)-1)进行简易的估计;其理论抽样数可据n=1/(D~2)2.0859m~(-0.3952)或n=1/(D~2)(2.1991/m+0.5377)确定;序贯抽样可依Iwao法确定的两条截止线T_0(n)=3n±6.6283n~(1/2)女和据Kuno法确定的最大抽样数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种群空间格局是生物种群对其栖息环境适应或选择的结果,是生物最重要的生态学特性之一,它不仅揭示种群空间的结构特征,而且定量地反映出栽培、生物学和环境等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发展的影响。测定空间分布型的常用方法有图示法、理  相似文献   
4.
平菇尖须夜蛾(Bleptina sp.)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尖须夜蛾在合肥地区对平菇生产危害很大,主要以幼虫取食子实体。该虫在合肥一年发生4—5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次年4月茧内幼虫化蛹,4月底或5月初羽化,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取食春季平菇。成虫历期平均为6.25(3—14)天;卵:4.64(4—6)天;幼虫:11.92(10—15)天;蛹:13.83(11—18)天。  相似文献   
5.
鼠妇,甲壳纲、等足目动物。据文献记载,其中有些种类可作药用,有些种类可参与土壤中腐殖质的形成,但有些种类却严重为害人类及家禽、家畜的健康,也有一些种类可啮食蔬菜、棉花等幼苗根部,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至于鼠妇为害食用菌类,国内尚未见系统研究及报道,国外也很少有人研究。但近年来,这种等足动物在合肥地区食用菌生产上却造成较重为害。据调查,鼠妇主要在秋季室外栽培的双孢蘑菇和春季室外栽培的凤尾菇上造成严重为害,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此,作者对合肥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的光滑鼠妇(Porcellio laevis)和寻常球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进行了研究,本文仅就几种药剂对鼠妇的室内防效情况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6.
对农业害虫持续控制的基本概念、意义、策略和技术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7.
从生物学的一般原理来看,生物体通过无性繁殖能较为稳定地保持其遗传性状。因为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组,只有带有原亲代性状基因的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如农作物上块茎类和球茎类植物利用其块茎和球茎进行繁殖能很好地保持亲代的性状就是例子。在食菌栽培上,大多数也是通过无性繁殖而保种的。常见的就是通过菌种的转管和子实体组织分离。一般来说,随着转管次数的增多,性状可能发生退化。很多实验室微生物都是如此。组织分离从生物学原理来说应该可以较好地保持性状,但目前各地出现的实际情况却不然。因此,有些同志认为在食菌保种上转管可能较之从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BCS-CL73507对烟草斜纹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药后14d,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20g~40g对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效达97.84%~100%。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酒曲害虫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全胜  徐瑞琳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87-189,147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太白酒厂、合肥酒厂、肥西县酒厂、肥东县酒厂、凤阳县酒厂、阜阳酒厂和运漕酒厂发生的酒曲害虫及其天敌38种,隶属于2纲、7目、23科。其中黑菌虫、黄斑露尾甲土耳其扁谷盗、咖啡豆象、二带黑菌虫、药材甲和蜚蠊为主要种类。天敌有拟蝎、窗蝇、米象小蜂和麦蛾茧蜂。  相似文献   
10.
锐劲特与吡虫啉混合使用,对稻飞虱和黑尾叶蝉均有显著的防效,5%锐劲特SC 240 ml/hm2+10%吡虫啉WP 120 g/hm2,药后14天对稻飞虱防效达98.4%,对黑尾叶蝉防效达8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