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利用黑龙江省32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2000~2010年间的逐日雨量资料,采用月雨量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黒龙江省32个气象站日降雨量达到侵蚀性标准(≥12 mm/d)的降雨时间为8~15 d/a,各站点达到侵蚀性标准的年平均降雨总量为206~391 mm;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03.22~295.51(MJ·mm)/(hm2·h·a),并表现出中部较高、东部和西北部低于中部的特征,且呈现出以明水为中心向西北、东南缓慢递减的环状空间分布格局。年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基本与年降雨量空间分布相似,但不完全一致;年内降雨侵蚀力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份,大致在7月份达最高值,各站点6~9月份的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81%~98%,全年降雨侵蚀力集中度很高。  相似文献   
2.
以森林水文学为理论基础,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运用生态定位研究方法,选择松花江干流方正县高楞林业局为观测地点,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红松人工林、水曲柳山杨林、水曲柳落叶松林、糠椴次生林、蒙古栎次生林和胡桃楸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就近的空旷地降雨作为对照,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冠层截水性能、林内穿透雨量、树干径流等水文特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森林类型的林内雨透流率都小于50.0%,说明50.0%以上的降雨被林冠层截留.其中胡桃楸混交林和水曲柳山杨林的透流率较高,分别达到44.2%和40.0%;其次是永曲柳落叶松林和糠椴次生棘,透流率分别为37.2%和34.1%;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次生林的透流率较低,分别为27.9%和24.7%.林内降雨量(P')和大气降雨量(P)呈现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树干径流量(G)和大气降雨量(P)之间也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BP-ANN模型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动态预测的研究是地下水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因受降水、开采、蒸发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地下水水位在时序上常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文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某农场的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干流四种珍贵树种阔叶林的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与试验分析,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四种珍贵树种阔叶林的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1)四种阔叶林枯落物储量为25.88~48.81thm-2,大小顺序为糠椴次生林、蒙古栎次生林、水曲柳山杨林与胡桃楸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为83.1~120.1thm-2,大小顺序为糠椴次生林、水曲柳山杨林、蒙古栎次生林与胡桃楸混交林。(2)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水曲柳山杨林,其次为糠椴次生林,然后为胡桃楸混交林,最低为蒙古栎次生林;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水曲柳山杨林,其次为糠椴次生林,然后为胡桃楸混交林,最低为蒙古栎次生林;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5.54~90.59gkg-1,最高为水曲柳山杨林,其次为糠椴次生林,然后为胡桃楸混交林,最低为蒙古栎次生林。(3)土壤最大蓄水量高低顺序为水曲柳山杨林(3184.31thm-)2、糠椴次生林(3049.71thm-)2、胡桃楸混交林(2981.30thm-)2与蒙古栎次生林(2693.50thm-2)。(4)四种阔叶林的土壤平均渗透系数皆小于9mmmin-1,土壤渗透性能以糠椴次生林为最好。(5)综合枯落物持水能力、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评出松花江干流四种珍贵树种阔叶林的土壤水文特性优劣顺序为:水曲柳山杨林、糠椴次生林、胡桃楸混交林与蒙古栎次生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Bt棉叶片Cry1Ac毒蛋白含量对昼夜变温下高温干旱胁迫响应及其生理机制,为生产中Bt棉抗虫性的安全稳定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0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以常规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以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为因子,温度分别设为34℃(白天,7:00—19:00)/28℃(夜间,19:00—7:00)(A1)、38℃/28℃(A2);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B1)和60%(B2),并以32℃/28℃、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CK)。各处理分别持续4、7、10 d(DAS)。【结果】不同处理导致叶片中Cry1Ac毒蛋白含量降低,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增加。处理间相比,A1B2处理下降幅度最少,7 DAS后开始显著低于CK;A1B1处理下降幅度其次,4 DAS后显著低于CK;A2B1、A2B2处理在4 DAS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SP)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酰胺合成酶(GS)、游离氨基酸(aa)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等活性变...  相似文献   
6.
胡天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58-11162
以1992、2001、2010年3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TM为主要数据源,基于RS与GIS,分别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解译和提取,获得1992~2010年肇州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定量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肇州县林地面积在迅速的增加,随着当地农牧业投入的加大以及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草地面积也在迅猛增长,同时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影响下,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其他用地的开发利用速度较快。从区域LUCC空间动态度来看,肇州县土地利用变化逐渐由基本处于双向转移平衡状态向单向不平衡转移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7.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理坐标为45°53′~48°56′N,122°24′~126°41′E。全市总面积42469万hm2,行政区包括9个县(市)和7个区,其中龙江县、甘南县、泰来县、富裕县、讷河市、梅里斯区、昂昂溪区、龙沙区、富拉尔基区、建华区、铁锋区和碾子山区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西部的嫩江沙地范围。最低海拔122m,最高海拔为170m,沙丘与低地的相对高差25m左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2℃,年降水量380~460mm,年蒸发量1400~1800mm。为配合嫩江沙地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对齐齐哈尔市嫩江沙地沙化土地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