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威 《山东饲料》2014,(8):248-249
用PID控制灌装系统流量,常常遇到目标值和实际值的误差,那么在短时间要求内,需要联系实际问题,具体解决PID参数的设置,利用好模数转化的比值和辅助继电器的控制达到快准稳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比较了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EPS)、硫酸化香菇多糖(sLNT)、硫酸化当归多糖(sCAPS)和硫酸化枸杞多糖(sLBS)体外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首先测定5种硫酸化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取安全浓度范围内的各硫酸化多糖分别单独或与ConA一起加入到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硫酸化多糖在合适的剂量均可单独或协同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以sAPS60效果最好,sEPS5次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余蜜橘养分状况,对新余市37个橘园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7%的新余蜜橘园土壤偏酸性,35.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适宜标准。土壤碱解N、速效P和K含量不足的比例分别54%、94.6%和67.6%。土壤交换性Ca和Mg含量在所有果园土壤中均不足。相反,土壤有效Fe、Mn和Cu含量的超标比例分别为100%、48.6%和48.7%。树体叶片元素分析表明:N含量偏低比例为32.4%,超标比例为43.2%;叶片P和K含量以偏低为主,比例分别为62.2%和75.7%;Ca含量有16.2%的果园偏低;Mg含量偏低和适量的比例均为43.2%;微量养分Fe和Mn含量偏高比例分别为54.1%和43.2%,Cu含量普遍适量,Zn含量偏低和缺乏比例均为40.5%。相关分析表明,除P、Mg和Cu外,其他元素含量在相应的土壤和叶片中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新余蜜橘管理过程中需重视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补充P、K和Zn营养,同时控制Fe、Mn和Cu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丰蜜橘树体养分丰缺现状,对江西省南丰县5个乡镇的138个果园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乡镇南丰蜜橘叶片N以偏低和适量为主,但也存在超标(偏高或过量)现象;叶片P和K以适量为主,同时偏低比例也较高。中量元素Ca和Mg均不足(缺乏或偏低):其中不同乡镇Ca含量偏低的比例高达90.00%~100%;Mg以缺乏和偏低为主,所占比例为76.67%~96.78%。南丰蜜橘叶片Fe以适量和偏高为主,而Mn含量偏高,占比为76.67%~90.32%。叶片Cu均以适量为主,同时也存在偏低现象。叶片Zn含量以不足为主,不同乡镇的比例为72.00%~96.67%。相关分析显示,南丰蜜橘叶片Mg与P,K与Ca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但其余大部分元素之间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南丰蜜橘树体养分不均衡,在生产上需重视Ca、Mg和Zn肥施用,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充N、P、K和Cu养分,同时减少树体Fe和Mn元素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在FX2n的使用很广泛,但是在特殊场所或者成本的原因,有时需要长距离控制,这个时候利用xbee的无线传输zigbee技术,达到无线传感的目的,使得FX2N具有无线传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纯化标签对盘尾丝虫活化相关分泌蛋白1(activation-associated secreted protein 1,ASP1)佐剂活性的影响,将其佐剂活性区PR-1编码序列分别与类弹性蛋白多肽(elastin-like polypeptide,ELP)、ELK16自聚肽或His标签进行融合表达,用相变循环、离心洗涤和镍亲和层析进行融合蛋白纯化;将ELP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基因片段进行融合表达,用蛋白酶切除ELP标签后与不同标签融合PR-1免疫小鼠,两次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VP2特异IgG、IgG1和IgG2c滴度,用试剂盒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的IFN-γ、TNF-α、IL-6、IL-10浓度。结果显示,ELP-PR1、ELK-PR1、His-PR1和ELP-VP2融合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中均获得正确表达,纯化蛋白纯度大于90%;3种标签融合PR-1均能增强免疫小鼠的抗原特异IgG、IgG1和IgG2应答,并能刺激小鼠产生IFN-γ、TNF-α、IL-6或IL-10细胞因子。在3种PR-1融合蛋白中,ELP-PR1的佐剂活性最强,ELK-PR1与不完全弗氏佐剂相当。本研究探索了不同纯化标签对PR-1免疫佐剂活性的影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亚单位疫苗佐剂研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8种乔木树皮的5种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树皮抗火性顺序.对树皮抗火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春榆(胸径52.9 cm)、紫椴(胸径13.5 cm)、蒙古栎(胸径82.8cm)、色木槭(胸径32.5 cm)、水曲柳(胸径31.0 cm)、白牛槭(胸径13.5 cm)、色木槭(胸径34.2 cm...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数农村师范生实验技能较弱的情况,通过改革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加实验室开放,采用新的实验考核办法,使学生实验技能得以锻炼,实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培养了其实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温对亚洲柑橘木虱死亡率和活动行为的影响,为亚洲柑橘木虱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光照培养箱中模拟高温环境,研究40、42、44、45和46℃高温条件下亚洲柑橘木虱的死亡率;研究36~46℃逐渐升温对亚洲柑橘木虱活动行为的影响;在45℃下,研究不同光照对亚洲柑橘木虱死亡率的影响,以及36与45℃循环变温对亚洲柑橘木虱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在40、42、44、45和46℃高温条件下50%亚洲柑橘木虱死亡时间(LT50)分别为138.038、17.140.、11.695、10.593和0.337 h;95%亚洲柑橘木虱死亡时间(LT9s)分别为181.970、26.978、18.843、14.718和0.500 h:在36~46℃逐渐升温过程中,亚洲柑橘木虱的活动逐渐增强;高温(45℃)条件下暗处理的LT50和LT9s分别为6.353和8.913 h,均小于正常光照处理的10.593和14.718 h,而36与45℃循环变温的LT50和LT95分别为13.740和18.967 h,均大于恒温处理的10.593和14.718 h.[结论]高温导致木虱种群生存时间缩减是亚洲柑橘木虱在高温季节出现种群消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