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对不同季节交让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让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8:00~18:00,F0(最小荧光)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而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 (PS 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Fv/F0(PS Ⅱ潜在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出现最小值.冬季8:00~16:00,F0日变化幅度较小,而Fm、Fm′、Fv、Fv/Fm、Fm/F0、Fv/F0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春季和秋季的Fv/Fm、Fm/F0和Fv/F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表明交让木在春季和秋季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都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交让木夏季和冬季叶片的NPQ参数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表明交让木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吸收的光能有较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季节交让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让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8:00~18:00,F0(最小荧光)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而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Fv/F0(PSⅡ潜在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出现最小值。冬季8:00~16:00,F0日变化幅度较小,而Fm、Fm′、Fv、Fv/Fm、Fm/F0、Fv/F0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春季和秋季的Fv/Fm、Fm/F0和Fv/F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表明交让木在春季和秋季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都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交让木夏季和冬季叶片的NPQ参数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表明交让木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吸收的光能有较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3.
华东楠叶绿素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季节华东楠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较小.夏季8:00-18:00,F0、Fm、F'm、Fv、Fv/Fm、Fm/F0、Fv/F0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4:0...  相似文献   
4.
按森林进展演替方向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落叶混交林,将该地区森林群落划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次生灌丛(Ⅰ)、马尾松纯林(Ⅱ)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Ⅲ)。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枞阳大山3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群落共出现植物42种(包括乔、灌、草),分属23科38属。②群落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趋势明显。从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来看,乔木层3个演替阶段差异显著,灌木层部分差异显著,草本层差异不大。从均匀度指数来看,乔木层马尾松纯林阶段与针阔混交林阶段差异极显著,灌木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枞阳大山天然次生林处于以常绿树种为主的马尾松林向以落叶树种为主的化香+枫香+麻栎+马尾松混交林群系演替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的进展演替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光环境下桢楠幼树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和Fv/F0(PSⅡ潜在活性),从08:00—18:00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降后升的单谷型,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日变化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在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之间,除F0和NP,Q的日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无显著差异。在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之间,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F0、Fm、F’m、Fv、Fv/Fm、Fm/F0、Fv/F0日均值都分别极显著(P<0.01)低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而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NP,Q日均值却极显著(P<0.01)高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由此可见,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桢楠幼树叶片吸收的光能有更大比例用于热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6.
3种阔叶树幼树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马褂木、光皮桦和楸树3个阔叶树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褂木和光皮桦的Pn、Tr和Gs日变化呈双峰曲线,Ci的日变化曲线近似"W"型;楸树的Pn、Tr和Gs呈单峰曲线,Ci近似"V"型;马褂木和光皮桦表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Pn中午降低为非气孔限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楸树Pn值较高,光皮桦Gs较高;温度和湿度是影响3种树Tr的主要环境因子。3种树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比较表明,耐荫性大小顺序是楸树马褂木光皮桦。  相似文献   
7.
2种楠木幼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华东楠和桢楠2种楠木2年生幼树光合生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和桢楠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温(Tl)、叶片水压亏缺(VpdL)等特征参数均有不同的变化.其中气孔导度是影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拟合2种楠木的光响应曲线,根据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结合叶绿素含量分析得出两者幼树均有一定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