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6篇
  33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上饶市是江西省渔业重点大市,水域资源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浩淼的鄱阳湖和境内的信江、乐安河、昌江等水系奠定了上饶渔业发展的丰厚底蕴.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掉头向东,通‘江'达‘海',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把“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目标,全市渔业发展亮点频呈,魅力提升,尤其是随着一县一品的凸显和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创汇渔业正在成为上饶渔业发展的主题,率先在全省外向型渔业发展中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3.
为了挖掘山塘养殖潜力,增加渔农收入,提高渔民承包山塘养鱼积极性,我们于2001年进行了山塘80∶20模式主养草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山塘条件山塘面积1.33公顷,坝头水深8米,逐渐向坝尾斜浅,常年平均水位3.5米,水位可控制。山塘成“Y”状,三面环山。水源为山垅泉水,水量充足,常年有流水,可排干。2试验方法2.1准备工作溢洪道和排水口用网目为3厘米的聚乙烯网片设拦,安装要牢固。2.2鱼种放养以投放草鱼种为主,适当搭配服务性鱼类,共投放鱼种7500尾(每667米2375尾),其中草鱼占8…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期杉木资源动态及经营意见俞新妥(福建林学院南平353001)表1南方九省集体林区杉木资源历次变化年代面积(百万hm2)蓄积(亿m3)单位面积产量(m3/hm2)1957~19621973~19751978~19811984~19881989~1...  相似文献   
5.
6.
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生态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紧扣草原灌丛化过程、发生机理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灌木入侵途径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和自然入侵2类,入侵过程分为传播到达、定居建群和扩散入侵3个阶段。放牧、火烧、温室气体增加,干旱以及降水格局改变等均可导致草本向木本的转化,且机制复杂,主要有影响草本,木本植物盖度、水分利用效率、化感作用等。木本植物入侵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出沃岛效应,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阐明草原“草本-木本”群落演替机制,可为我国研究草原灌丛化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优质高产种公牛冻精,采用不同繁育技术措施,对奶牛进行人工输精遗传改良。本试验通过对情期受胎率、产犊率、产母犊率及产奶量、乳脂率变化对比研究,进一步讨论分析了影响奶牛遗传改良效果的综合技术措施。结果显示:(1)同种细管输精后,同组间高中(低)奶牛产犊率、情期受胎率、繁殖率、产母犊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2)性控与高产组间,产犊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情期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繁殖率、产母犊率差异极显著(P﹤0.05);(3)高中低产奶牛头次产奶量分别达6 225±12kg、5 270±15kg、3 360±10kg,提高2.05%、3.33%、8.39%;高中低产奶牛乳脂率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P﹥0.05)。表明在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中,改进繁殖方式,优化技术措施,利用优质冻精,精准化授精,对加快良种奶牛繁育速度,改善牛群整体质量,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可持续的增加奶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过“三代”的发展后,“华夏”这一民族意识、华夷之辩愈发强烈。进而对周边之民族的认识有所提高,相互间的交往也频现于史册。晋国,作为华夏族的一员,维持宗主地位是其应尽的义务。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与北狄族接触,晋国与北狄关系的发展,是围绕着晋国争霸中原这一既定目标而展开的。二者关系的发展直接表现是晋国成功称霸并促成了双方互相影响的局面。而晋国采取的民族政策,于当时之情景讲是明智之举,有鉴于治道。  相似文献   
9.
以10年生骏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枣吊摘心时间和不同喷施赤霉素GA3时间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别以不摘心和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骏枣花期枣吊留5节叶摘心和不同时间开始喷施20mg/kg赤霉素3次,可提高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骏枣6月17日前后摘心效果最好,坐果率和产量高于其他时间摘心,较对照分别提高28.65%和33.26%,平均单果重达20.01g;6月10日前后开始喷施赤霉素,坐果率、产量和果实品质高于其他时间开始喷施,较对照增产35.73%,商品果率达93.57%。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