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我国涉农高校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农高校科技园是高校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是涉农高校实现社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我国涉农高校科技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科学定位科技园的功能、充分发挥特色与优势、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人才结构、做好资金的筹集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现阶段我国涉农高校科技园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涉农高校科技园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常用杀菌剂和寡雄腐霉对多花筋骨草黑胫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4种常用杀菌剂和生防菌寡雄腐霉对多花筋骨草黑胫病菌的防治效果。平板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世高、好力克、保鲜克、福星、阿米西达等药剂对多喙茎点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达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福星、甲基托布津、施佳乐对该病的防效达100%。生防菌寡雄腐霉,在平板上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形成溶菌现象,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与生防菌接触的病原菌菌丝体大量干瘪死亡;在盆栽试验中对该病的防效达70.14%,与多菌灵的防效一致。  相似文献   
3.
高标准、规范化的农科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重要支撑条件。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从实践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建设项目规划、机制体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基地实施规范化建设。经过4年多的建设与实践,基地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步满足涉农学科人才培养需求,获得校内师生以及同行专家好评,社会影响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华常春藤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园艺植物。2009年秋,在杭州西湖风景区发现该植物发生黑腐病。该病害主要发生在9月至11月,植物感病后,首先在叶片边缘、叶柄基部和匍匐幼茎处发病,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黑色病斑,叶柄感病后缢缩黑色坏死,在受侵害的叶片上出现较大的不规则形状的病斑,湿度大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最后整根藤蔓枯死。田间发病中心明显,蔓延迅速,连片发病严重。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健交界处分离病原菌株,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壁薄、无隔、纺锤形到窄椭圆形,大小为(18~25)μm×(4~5)μm,平均为19.3μm×4.7μm;子囊双层壁,每个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透明、壁光滑,大小为(19~28)μm×(7~9)μm,平均为22.3μm×7.5μm。病原菌株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557 bp。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与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侵染中华常春藤的菌株被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de Not,无性型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致病性试验表明,中华常春藤是葡萄座腔菌的寄主。  相似文献   
5.
寡雄腐霉对多喙茎点霉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 Drechsler能够在多种重要农作物根围定殖、拮抗或寄生16个属中的20多种真菌和其它卵菌[1],除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外,其余均为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美国Thermo Scientificic公司的DXR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结合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镜分析技术,不仅具有常规拉曼光谱非破坏性、检测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样品制备简单等优点,辅以高倍光学显微镜,还具有微观、原位、多相态、稳定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探索应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测定铁皮石斛的根、茎、叶和花的多糖含量,在提高多糖含量测定效率的同时,将共聚焦纤维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到中药有效成分检测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bZIP转录因子广泛地存在于真核生物界中。大量研究表明,种类丰富的bZIP转录因子存在于所有植物的细胞核中并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反应。多种恶劣环境造成的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抵抗中起关键作用。本综述着重于植物bZIP转录因子参与非生物胁迫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培育多抗性植物新品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