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残留动态试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3800和4000倍液喷洒甘蓝,叶片上农药半衰期3.6—6.5天,平均5天。田间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试验,30和60ppm,各分别施药1、2、3、4次,同时收获检测,无论包心部分或边叶均未检出农药残留。按常用药量施药,5天后甘蓝上残留量均低于1ppm,建议该农药在甘蓝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测定甲基异柳磷农药在小麦叶片、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方法。试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在土壤中半衰期为10.5天;在小麦叶片上半衰期仅为2.27天。甲基异柳磷无论在小麦上喷施或拌毒土施入麦田,在小麦籽粒中均无残留。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譜法氚-鈧源电子捕获检测器研究了氯氰菊酯在甘藍上的残留动态。甘藍生长中期喷施50ppm及90ppm氯氰菊酯,药剂在甘藍上消解緩慢,半衰期分別为6.0天、7.8天及8.3天,施药后一个月甘藍上仍残留約0.1~0.3ppm。氯氰菊酯的穿透性能很弱,只残留于施到药液的甘藍叶片表面,常用施药浓度25ppm下施药1~4次,施药后7天甘藍食用的结球部分均未检出,当施药浓度达50ppm时结球部分也仅有痕量残留,在非食用的外叶上残留量为0.2014~0.4929ppm。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农药残留动态运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的新方法。它比一般使用的农药残留动态指数回归分析法有误差小、使用方便的优点。本文给出了多项式回归的计算机算法和程序。同时,给出了运用计算机求半衰期的牛顿迭代法的程序和算法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代森环及其有毒代谢物乙撑硫脲在黄瓜及土壤中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代森环在黄瓜上的残留半衰期为2—6d,在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为3—10d。黄瓜及土壤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乙撑硫脲残留。水洗后黄瓜中代森环残留平均去除率达88.46%。结瓜期喷施7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5次,间隔3d后,黄瓜中代森环残留量不会超过3mg/kg的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来对农药残留动态进行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1982年对山东省牟平、荣成、平原、泰安和萊蕪等县农田土壤及小麦中六六六和DDT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六六六在小麦和0~70厘米土壤中残留量总平均分别为0.1452和0.1423ppm; DDT分别为0.0173和0.2148ppm。不同地区农田土壤和小麦中六六六和DDT的各異构体的残留比率不同,各異构体随土层加深而残留量减少,但甲体、丙体和丁体六六六随土层加深其残留比率却有所增加,乙体則减少;DDT各代谢異构体在不同土层中的残留比率变化较小。与1980年相比较、六六六和DDT在小麦相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