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针对人工田间麦穗计数及产量预测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的小密集麦穗实时检测方法。对麦穗图像数据集进行图像分割、标注、增强预处理,基于Tensorflow搭建YOLOv4网络模型,调整改进后对其进行迁移学习;与YOLOv3、YOLOv4-tiny、Faster R-CNN训练模型进行对比,对改进模型的实用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影响麦穗检测模型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图像分割的方式,证明了通过改变图像分辨率确定麦穗所占图像最优像素比,可以提高前景与背景差异,对小密集麦穗有显著效果。通过对改进模型的测试,表明该模型检测精度高,鲁棒性强。不同分辨率、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麦穗图像均类平均精度(mAP)为93.7%,单张图片的检测速度为52帧·s-1,满足了麦穗的高精度实时检测。该研究结果为田间麦穗计数以及产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1年~2010年安顺市6个观测站的平均气温资料,对安顺市秋风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安顺市秋风出现次数除安顺城区最多以外,其余秋风从该市的北部向南部逐渐减轻,且中级和重级秋风出现的概率从8月上旬~9月上旬逐渐增多,特重级秋风出现的最大时段是8月中旬。30年中,2002年秋风出现强度最重。  相似文献   
3.
4.
利用micaps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6年4月12日15:30—19:30安顺市出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形成和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东移、高空急流、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静止锋是这次冰雹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弱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与地面辐合线提供的抬升机制,导致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此次冰雹天气过程中有非常好的层结条件,包括明显不稳定能量的累积,垂直风切变强度中等(16 m/s),暖平流,"上干下湿";对流单体生成后向东和东南移动,移向与地面辐合线走向有较好对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EC 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30-31日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伴有10级大风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中,中高层的低涡、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降雹区域大气低层的湿热能条件好,在雷暴发生前中层有干冷空气向下入侵,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强,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利用FY-2F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30日发生在安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3个对流单体合并生成,其伸展高度较高,发展强盛,生命史在8 h左右,当云顶亮温TBB<-48℃时,有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弓形回波预示着雷暴大风的来临,低层存在有界弱回波区、高层有强回波悬垂以及>50 d BZ的强回波伸展到-20℃层高度以上,预示着产生强冰雹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8.
9.
育苗环境对当归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温室当归苗的抗寒性,以生荒地和熟地育当归苗为对照,对当归苗进行室内5℃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在当归根茎膨大期,生荒地及温室所育苗的叶绿素含量高于熟地所育当归苗;温室育当归苗丙二醛含量最高,其细胞膜系统损伤最为严重。生荒地所育当归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60.7 g/kg;脯氨酸含量也最高,为38.14μg/g·FW。生荒地及熟地所育当归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温室苗的1.28倍、1.19倍,生荒地所育当归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是熟地苗的1.08倍;熟地及生荒地所育当归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是温室苗的1.20倍、1.19倍;熟地及生荒地所育当归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是温室的1.11倍、1.10倍。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在低温胁迫下,生荒地及熟地所育当归苗的抗寒性较温室育当归苗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