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索最有效的宽窄行规格,为水稻宽窄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3组不同宽窄行规格种植,5次重复,同一大田栽培,管理技术相同;通过对3组水稻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选出较好的宽窄行采用规格。[结果]采用规格为(50cm+20cm)×13cm宽窄行种植水稻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减少病虫害、防止根叶早衰、提高光能利用率等。[结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既增产又增效,是一项值得向水稻种植户推广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日龄强制补饲开食料对湖羊羔羊体尺发育、血清免疫指标及空肠发育的影响,选择30只产双羔的哺乳母羊,随机分成A、B、C 3个试验组(每组10只母羊、20只羔羊),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母羊和10只羔羊。试验A、B、C组分别在7、14和21 d龄强制补饲开食料,并在第50 d龄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不同日龄强制补饲开食料对羔羊体高、体长、胸深、管围、尾宽、尾长、尾周长等体尺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B组胸围显著高于试验C组(P<0.05),胸宽显著高于试验A组(P<0.05)。(2)血液免疫指标IgG和IgM组间差异不显著,但试验B组IgA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试验C组。(3)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高度为试验B组>试验A组>试验C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C组空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试验B组(P<0.05)。综上,在14 d龄强制补饲开食料能促进羔羊体尺发育,提高羔羊的免疫力以及促进空肠发育。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比较了哺乳期羔羊补饲三种颗粒料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B公司的羔羊补饲颗粒料效果最好.饲喂效果主要取决于颗粒料的粗蛋白含量及赖氨酸含量,以及其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膏桐(Jatropha curcas)的生物学特性.作为世界公认的生物能源树,分析了在云南省发展膏桐产业的良好前景.并对目前已在双江县种植的666.7hm2膏桐基地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常使砖墙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或其他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对于墙体因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则必须高度重视,一旦裂缝出现,有可能导致墙体的倒塌破坏,后果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6.
东北产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锋  庄志萍  胡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86-14288
[目的]研究香菇中多糖的提取方法,并对东北产香菇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取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浸提法、超声辅助浸提法探讨了不同香菇多糖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辅助浸提法为最佳提取方法,并用该方法提取香菇多糖,探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测定东北产香菇的多糖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y=7.4089c+0.0163,线性相关系数r=0.9987,精密度为RSD〈2.00%(n=5)。[结论]超声辅助浸提法为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提取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百色市凌云县、乐业县及西林县等主要产茶区的凌云白毫茶品种特异性、品种来源、种植分布和品种纯度开展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两大问题,主要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重视不够及茶农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并提出了规划引领、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建立凌云白毫茶种质资源圃和加强野生茶资源的调查与保护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植物病理学研究有力的生物分析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作为连接基因、蛋白与表型的重要桥梁,正逐步被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各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代谢组学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学、病害诊断、病原与寄主互作、植物抗病性、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杀菌剂作用机制等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将为采用代谢组学手段深入揭示生物或非生物因素作用下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以及外源药物的防病机理提供有益借鉴。代谢组学将通过解析生物标志物或代谢途径为生物表型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