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2015年3月8日8:00-20:00发生在吉林市及周边县市的一场暴雪,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卫星上的表现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在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与东北地区冷槽融合导致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遇,进而抬升产生降水。  相似文献   
2.
利用吉林省自动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吉林省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资料,对2012年6月吉林省18次强降水天气落区和预报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之集合动力因子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数值预报产品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6月的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对强降水落区的预报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08年2月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研究表明,NAOI存在间隔不定的周期现象,并且与厄尔尼诺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通过NAOI与我国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分析,发现冬季NAOI与我国冬季的降水和气温相关性很强,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差;除春季外,在其余季节NAOI与我国气温的相关性要远大于与降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2007年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FY-2C卫星云图产品,运用天气学原理分析方法,从环流背景及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动力条件、能量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7年3月4-5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南北槽合并配合地面河套倒槽,加之西南急流携带大量水汽北上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是3月4-5日特大暴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降雪前期的高温为此次降雪积聚了大量的能量,而高值的假相当位温又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很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吉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前期高空环流形势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历年吉林地区第一场透雨出现时大气环流的形势演变进行研究,客观总结预报着眼点,为吉林地区做好第一场透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松花湖山地小气候的观测分析表明,初夏时期,山地的日平均气温显著低于市区,彼此的差异在白天更加明显,山地气温日较差比市区小;山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温递减率平均为0.74℃/100m;在一天之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情况有双波型的规律。山地相对湿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山地各高度的日平均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市区,这种白天差异更明显。一日之内水汽压的差异,白天山地高于市区,夜间低于市区,水汽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