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6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远东柳绒蚧,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绒蚧科(Eriococcidae),绒蚧属(Friococcus),该属我国已有16种,一些同志曾作过记载。我们于1983年在哈尔滨植物园观察,发现雄成虫除了长翅型外,大量的还是以短翅型的个体存在。雌成虫的微细结构上胸部各节及腹部第一节腹面的亚侧缘除多孔盘腺还有成团的单圆孔腺。认为有必要在形态、生物学特性等等方面作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集合环境梯度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不同环境梯度上的森林群落内植物和昆虫类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发现森林各功能类群的多样性与集合环境梯度间的相关关系不很明显,但可以看出它们都随环境梯度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Beta多样性与环境梯度相关紧密,呈直线上升,从植物类群物种的βz与昆虫类群物种的βk对集合环境梯度变化的反应来看,βk明显落后于βz。  相似文献   
3.
杨干象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6年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杨干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还采用了频次分布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种聚集度指标的方法测定杨干象幼虫的空间分布。杨干象幼虫不符合Poisson分布和Neyman分布,而基本上符合负二项分布。在聚集度指标的测定中,杨干象幼虫符合聚集分布。在对杨干象幼虫抽样技术的研究时,分别采用了对角线、平行线、五点式、“Z”字形以及随机5种抽样方法,同时又比较了抽样精确度,结果表明,平行线和五点式抽样方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球果花蝇的视觉诱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996年在黑龙江省太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附近进行了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tomyiaspp)的视觉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黑胸球果花蝇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并首次发现了黄尾球果花蝇进一步探明了该地区落叶松球果花蝇的种团由6种组成。球果花蝇的种团结构及种群的雌雄性比在不同年份,不同林地有变化。挂于树冠上的蓝杯诱辅器诱捕效果优于设在树梢的黄板诱捕器,二者差异显著,挂于树冠南侧的蓝杯请捕器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三个方位。蓝杯诱捕器对雌雄蝇的诱捕效果因花蝇种群在不同年份的性比变化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发现的4种松干蚧均寄生在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松、云南松、红松上。目前又在我国东北原始林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lca上采到另一种松干蚧,经研究鉴定是一新种,新种形态特征记述如下: 樟子松干蚧Matsucoccus dahuriensis Hu et Hu,新种(见图1) 雌成虫:体长卵圆形,长3.7—4.3毫米,腹部最宽处0.18—0.19毫米。口器退化。触角9节,除基部两节外其余各节具鳞纹,第Ⅵ—Ⅸ节端部两侧各有一对半透明感觉刺,长  相似文献   
6.
海松干蚧(Matsucocous koraiensis Young et Hu)是红松原始林的干部害虫,广泛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东部山区,以及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海松干蚧在黑龙江省丰林林区1年1代,以1龄若虫越冬。越冬后,2龄若虫期是主要危害期。成虫出现在6月初,盛期为6月中旬,行两性生殖,但观察到一头雌虫在交尾前产卵。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98拉。新若虫在6月下旬孵化,7月上旬未达盛期,随后选择细皮结构的寄主危害。海松干蚧主要发生在南坡、西南坡的红松原始林。作者调查了8块红松人工幼林,未发现此害虫。已将害虫接种到人工林,是否可以越冬需进一步调查。草蛉和蚁类是显著控制害虫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7.
森林植物群落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春生  迟德富  胡隐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71-1872,1883
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森林植物群落科、种组成结构变化的复杂程度极大地影响昆虫群落科、种组成的多样性。草本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对昆虫天敌类群,尤其是寄生天敌类群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寄主对寄生性天敌具有引诱作用和寄生小蜂分泌产卵信息素.是保证小蜂对寄主有较高的控制力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杨圆蚧中存在着有利于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寻找寄主和产卵的一类化学物质——利它信息素.主要存在于杨田蚧的介壳中.是一类具有水溶性特征的化台物.可帮助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进行寄主的定位和辨识。因此可以保证在寄主低密度条件下.成功地进行寄主定位.对寄主进行有效的控制。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在寄主杨圆蚧一龄固定若虫体上产卵后.留下可以阻止同种的其它个体或异种的个体进行寄主检查和产卵的物质.即产卵标速信息素。这样便极大地减少了杨田蚧之间复寄生现采的发生.确保了杨圆蚧若虫体内的小蜂有充足的营养.也使小蜂利用有限的卵.控制尽可能多的寄主.使杨圃蚧和小蜂保持在一定的种群水平。  相似文献   
9.
长角异鞭蚜小蜂(Archenomus longicornis Nik.)是杨圆蚧二龄固定若虫及雌成虫的重要内寄生天敌,在黑龙江省海伦县寄生率高达30%。作者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长角异鞭蚜小蜂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子束呈线形,束内精子数多为128(=2~7),少数为64(=2~6)或256(=2~8)个。精子也呈线形,由头部、颈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前端的顶体呈楔形,与精核侧面相拼接,颈部由核、中心粒、9+9+2 轴丝和线粒体衍生物等组成。每一线粒体衍生物内侧各有两个小的副体。尾部由轴丝及线粒体衍生物组成。线粒体衍生物外围有一层低电子密度的物质,但与轴丝相对一面则无此物质。  相似文献   
10.
杨圆蚧发生期测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Thiem et Gerneck)发生期测报的研究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发生期测报研究的比较少,为此,我们从1984年—1986年对杨圆蚧发生期测报进行了研究。 用期距预测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比较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相符。有效积温预测法是根据杨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提出了预蛹、蛹、雄成虫、卵发生期的预测式,根据这些预测式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相符。同时还利用了物候预测法,根据节气进行预测,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