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以23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杂交稻上3叶长宽、面积、干物质量等性状与单穗质量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上3叶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和叶长对单穗粒质量的相关程度均表现为倒2叶倒3叶剑叶,上3叶宽与单穗粒质量相关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倒2叶叶面积、倒2叶干物质量、倒2叶长、倒3叶长、倒3叶干物质量、剑叶干物质量是单穗粒质量的6个主要决策因素。说明油后直播条件下,要获得较高的单穗粒质量的杂交稻首先要具有"倒2叶长且倒2叶叶面积大"的株型特征,其次上3叶干物质量可以作为评价单穗粒质量的重要指标,生产中增加上3叶尤其是倒2叶干物质积累是增加单穗粒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优498、川优6203和旌优127这3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栽培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在示范田进行油后直播栽培示范,多点取样统计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F优498产量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川优6203和旌优127产量和有效穗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着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数(F优498);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着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川优6203);单穗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着粒数、千粒重、穗实粒数(旌优127)。[结论]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各产量性状协调,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油菜/小麦-水稻两熟制稻区杂交稻长龄或超长龄秧的培育提供参考,以四川盆地近年推广的部分杂交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类型杂交稻品种在稀播旱育秧条件下的超长龄秧苗素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稻品种超长龄秧苗素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播种规格6cm×6cm试验条件下,蓉18优188、蓉3优918和蓉优918等品种的苗高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川谷优3399、蓉优1808等品种秧苗单位茎鞘干物质发根能力和单株日均发根干重明显强(高)于其他品种;旌优127和Y两优973等品种秧苗分蘖能力和重高比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生产上可根据秧苗的素质特征制定育秧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对45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后直播杂交稻的有效穗与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杂交稻长龄秧迟栽合理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24个杂交稻品种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的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探明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和稳实粒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性状对产量贡献不明显;可通过改善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提高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穗实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四川盆地近年主推杂交稻品种发根力的差异,为稀播旱育长龄秧的大田移栽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地近年推广的42个品种杂交稻为材料进行稀播旱育长龄秧发根力试验,采用长龄秧剪根、剪叶,大田栽植的方法,考察其新发根系的根数、根长、根干重、发根力。[结果]不同品种杂交稻的发根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川谷优399、德优4983、蓉优1808和旌优127的发根力较强,其发根力分别高于平均发根力57.98%、51.43%、46.76%和34.65%;而川优8377和Q优5号的发根力较弱,其发根力分别低于平均发根力30.99%和37.43%。[结论]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品种杂交稻的发根力强弱制订相应的栽培措施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杂交稻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水稻高产栽培合理播期选择提供依据,以45个四川盆地宜栽杂交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杂交稻的千粒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杂交稻千粒重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均值在T_3(5月3日播种)最大,达32.17g,在T_7(5月31日播种)最小,为30.29g,T_3较T_7高出6.21%。随着播期的推迟,参试品种千粒重整体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粒重类型杂交稻品种对播期的反应有所不同,轻粒型、中粒型和偏重粒型杂交稻品种的千粒重整体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重粒型杂交稻品种的千粒重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在只考虑千粒重的前提下,杂交稻整体最适播期为5月3日,其中,重粒型(D)杂交稻的播期宜早不宜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