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试验目的为确保红枣专用配方肥的准确性,减少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后的应用风险,通过与常规施肥对比,验证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提高和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试验设计1.供试品种嫁接3年灰枣。2.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昂格特勒克乡2村2组。3.试验处理试验设5个处理,2次重复,1行枣树为1个小区,长度10米,按株数施肥。  相似文献   
2.
实验通过PCR-SSCP技术,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KRT27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细度性状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5的一段长度为122 bp的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后出现了两种基因型AA和AB,存在两种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0.86和0.14,等位基因A、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3和0.07,表明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所研究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羊毛细度性状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细型和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以18S rRNA、β-actin、GAPDH等基因为内参,角蛋白26(keratin 26,KRT26)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Ⅰ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分析KRT26基因在不同细度绵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以cDNA为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标准cDNA模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以18S rRNA、β-actin、GAPDH作为内参基因时,KRT26基因在超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中的1.5倍。初步确定KRT26基因与毛细度具有相关性,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分子育种和绵羊毛纤维细度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已构建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的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进行活化,在此基础上进行EST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期望能发现影响细毛羊羊毛性状的主效基因或相关基因。运用菌落PCR、菌液PCR、质粒快速鉴定3种方法对cDNA文库进行评价,通过测序,在NCBI上BLASTn搜索、比对及运用DNAstar等软件进行分析。初步鉴定的结果:cDNA文库的库容量(滴度)为1.57×10。pfu/mL,菌落PCR、菌液PCR阳性克隆的小片段率在80%~90%,克隆的片段大小在0.6~2.0kb,cDNA在300~500bp,而质粒快速鉴定的在90%,克隆的片段载体带大小3.5~5.0kb。质粒快速鉴定的效果好于其他两种方法,耗时相对短,同时小片段率高;cDNA文库保存完好,符合基因文库的质量要求,有足够大的库容量来保证筛选目的基因。通过对筛选的阳性克隆5’端随机测序,随后获得可读序列169条,经过相关生物信息查询之后,发现其中可能含有完整基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的影响因素,收集新疆拜城种羊场1984 ~ 2012年度共28年116 164条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配种及产羔记录.[方法]采用SAS(8.1)软件的GLM程序,分析群别、出生年度、产羔月份、母羊年龄、性别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初生重的影响.[结果]群别、出生年度、产羔月份、母羊年龄、性别5个因素对初生重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统一牧场的饲养管理,在冬季枯草期对妊娠母羊适时补饲有利于提高羔羊初生重;统一配种时间,合理调整产羔季节有利于降低羔羊初生重的差异;适当控制母羊初产年龄、及时淘汰8岁以上母羊,增加4~7岁能繁母羊的存栏量对提高羔羊初生重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IGFBP-3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中的SNP位点,分析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在体重、油汗、光泽、毛长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弯曲数、毛细度评分、体格大小、剪毛量、平均直径、变异系数等经济性状上的差异显著性,为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SSCP的方法,检测分析基因的多态性,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整理,用SAS8.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得到两种基因型:从和AB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和0.22,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9和0.11,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突变发生在序列片段的81碱基处且为G→C突变(g.81 G>C).所研究绵羊群体在该位点为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0.01 <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在毛长性状上差异极显著,从基因型要低于AB基因型(P<0.01);在毛细度评分上差异显著(0.01<P<0.05);在体重、油汗、光泽、弯曲数、体格大小、剪毛置、平均直径和变异系数上差异不显著(P>0.05).IGFBP-3基因可以作为毛长度选择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